宏觀之言:人幣國際化跨一大步

上周三人行官網發布公告稱,世界銀行首期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5億SDR(約人民幣46.6億元),期限為3年,結算貨幣為人民幣。

這隻債券是首隻以人民幣結算的SDR債券,這是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這隻人民幣結算的SDR債券取名叫「木蘭」,寓意深遠,說明人民幣開始了新的國際化征程。

通過SDR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潛伏在SDR裏,中國推動SDR,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行人民幣結算的SDR債券,就是將人民幣通過SDR債券這載體進行了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踐,把收益和成本的問題實實在在地擺在世人面前。個人、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可從人民幣國際化中受益。

促進個人投資渠道

對個人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升,有利於促進內地居民的長期消費水平。此外,居民投資渠道愈多,可選擇的投資面愈廣,甚至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產配置,這樣有助於實現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已使得個人的投資渠道得以拓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滬港通。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也為雙向跨境投資提供了新的機制。現在深港通已經獲批,即將啟動,滬倫通也已提上日程。

對於企業來說,在跨境結算中使用本幣進行國際支付,可直接規避匯率風險,節省匯率風險管理費用,幫助企業減少匯兌成本並節約時間。

而且,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助企業走出去,增強國際競爭力。國際貨幣往往存在離岸金融市場,由於它較少受到東道國監管,且可以享受東道國給予的特別稅收優惠,所以,相比在岸市場,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存款利率會稍高,而人民幣債券、貸款等利率則稍低,這就相應降低了內地企業通過離岸市場的融資成本。

內地銀行迎來挑戰

另外,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人民幣在國際上接受程度的提高,內地企業可以人民幣資產作抵押,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最優融資安排,從而實現融資成本最小化。

對於金融機構,銀行亦獲得不少好處。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結算行、清算行等身份,吸收了相對便宜的境外人民幣存款,相當於獲取了低廉的資金;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在境外以低利率發行債券融資。人民幣中間業務正在成為中資商業銀行業務的新增長點。商業銀行的跨國經營也隨着機構的海外擴張和海外資產比重的提高而得以強化。

當然,國際化過程給中資銀行業帶來的不僅是收益,還有挑戰,在人力資源管理和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商業銀行都需要迎接並應對人民幣國際化所帶來的嶄新挑戰。

復星創富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 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