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A未入摩毋須遺憾

港股市場吸引內企前來上市,主要吸引力乃是「國際化市場」,「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等口號與稱謂。這些口號與稱謂的代價,便是市場要服從由所謂國際投資者訂下的不成文「國際標準」。

市場忌盲從國際化

說得好聽,便是市場規管與企業管治都達致高水平;說得難聽,便是市場制度和估值都由那些所謂國際基金投資者來操弄,市場是否值得投資,估值高低俯仰由人。

結果是,很多來了的企業,質素縱然不錯,但股價卻一直缺乏表現,甚至有認為估值被嚴重低估,終而出現如萬達商業(03699)、匹克體育(01968),以至近期正進行全購深圳上市房地產開發商嘉凱城餘下股份,據說是藉此為回歸A股作準備的恒大地產(03333)等,相繼計劃進行私有化於香港上市H股,借殼回歸A股的現象。

制訂完善市場機制與嚴謹規管制度,嚴格執行市場規管,是各市場所在地區政府與規管機構必須確切履行的義務。上市企業奉守至高的企業管治精神,是獲投資者信任的唯一門徑,放諸天下皆準,故沒有所謂符不符合國際標準。

倘若為「國際化」,而被迫接受所謂國際投資者指指點點,接受他們以自行訂定的標準加諸在自己頭上,寧可不要「國際化」。

所謂市場國際化,便是渴望國際資金垂青,前往投資的市場都必須遵從所謂國際基金投資者訂下的標準,進行市場規管和改革。最近,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的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又一次拒絕把A股納入MSCI指數。

制度估值受制於人

所持理據是內地市場還有三項問題未令他們滿意,其一是QFII,即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每月累計淨匯出境,最多為其上年底境內總資產的20%的限制並未再放寬;其二是未顯著減少A股停牌數目;其三是內地交易所未解除對包括有A股在內於全球推出的金融產品必須預先審批的要求。

除第二項A股停牌制度有需要收緊外,第一及第三項不過是要予國際基金投資者方便,即資金進出一步到位,再無限制,包括外資在內的金融機構,推出任何含A股成分的產品均毋須再經預先審批。

MSCI將其視為把A股納入指數的條件,形同香港市場年來於朝向「國際化」發展之下,一直要按照所謂的國際投資者訂下給我們的所謂「國際標準」,毫無保留向他們開放,接受他們按自己意願訂定的市場制度與估值標準一樣。

沒有了自己市場的話語權,市場話語權與市佔份額都操弄在他們手上,估值長期被不合理地低估,令到來的內企失望,而謀劃私有化回歸A股,那內地又何須因這次不被納入MSCI指數而感到遺憾?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二十一)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