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國經濟兩難之局

人民銀行在二月二十九日突然宣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人行此舉將釋放流動性7,000億元人民幣,這次降準跟上次降準事隔只有四個月,市場一般認為,近期內地股市不振、人民幣匯率持續受壓,加上全國兩會臨近,人行此舉是為維穩救市。

這種看法相當合理,但並不全面。從市場角度看,人行看似「突然」出手,但實際上人行是從中長線角度出發。

首先,二月分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創下自○九年以來的新低,下跌至49.2,進一步反映經濟下行的壓力。更令人憂慮的是,大型企業的盈利於去年下降2%,國企盈利更大幅下滑22%,相信今年的盈利在外圍需求疲弱和內地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前景不容樂觀,裁員壓力相當大。

在巨大就業壓力下,中央不能不考慮工人和社會的反應和回響,釋放流動性就是為了避免經濟增長和就業數字過急下滑。再者,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定下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5%以內的目標。

要保增長難穩幣值

同時,中央訂下「十三五」期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二○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一○年翻一番,要達至各項目標,「十三五」規劃GDP的年增長率定為6.5至7%。在以上各種因素的大環境下,中央必須保持穩定偏鬆的貨幣政策。

縱使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保住6.5%的經濟增長,但同時對息口和人民幣構成下行壓力。人行自去年八月十一日「一次性」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後,人民幣匯價輾轉下滑,內地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紛紛將資產兌換外幣移轉到中國境外,以免資產貶值,但此舉導致近來中國外匯大量流出。

中國外匯儲備由一五年八月的3.63萬億美元,大幅下降至今年二月的3.2萬億美元,七個月內下降4,300億美元,創下近年降幅的新高,可見人民幣貶值壓力之大。中央把「十三五」規劃期間的M2貨幣年增長率定為13%,但不排除如第一季經濟增長數字落差擴大,人行有機會再放鬆銀根保增長,但人民幣貶值壓力勢必大增。中國上半年面對保增長、穩幣值的兩難局面更為凸顯。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