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油價次按式骨牌效應

港股在周一裂口高開,期指反彈至19,505點後,收在19,238點,之後兩個交易日,上下震盪波幅不少,但似乎仍受制「沽神」蝦哥心目中一月結算高位19,300點。

是次低走,國際和內地作為負面因素,可算平分秋色,前者是油價再瀉,後者則是A股急跌。但事實上,恒指在過去兩日跑贏A股,我相信這是因為大戶在平淡倉所致,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再看淡,只是春節假期將臨,香港放三日假至二月十一日復市,內地A股市場假期更長,要二月十五日才復市。

而以美國為主的外圍市場,期間卻如常交易,以及日日有消息,大家先平大部分淡倉套利,假後才捲土重沽,也是常識吧!難怪,過往常見的A股跌、港股跌得更狠的互動,本周沒有出現,這或許也凸顯了有成熟沽空機制的好處。

說中國負面因素,以美、英為首的國際傳媒及一線國際級投行,似乎早已唱得街知巷聞,毋須我再多講!我反而想在油價大跌,這個近期最主導國際金融負面因素,加以補充。着眼點,是為何油價總是未能站穩腳?

衍生產品加劇波動

美銀美林證券化產品專家基斯認為,油價高峰期和美樓市高峰期類似,都有大量以為必勝的新資金投入。隨着油價下跌,借了重債的油國和油企,就要沽售更多石油去抵債和套現經營現金流。但這本身又會進一步推低油價,下次便要沽更多油,造成惡性循環!

但我更擔心的是,會否有投資者或投資銀行,將油企債務打包成有更大槓桿性的衍生投資工具,像賣次按高息產品般賣給投資者。這令連鎖反應力度更大,骨牌效應更無定向風,這間接更令油價更呈波動。

無疑,全球金融監管當局,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更嚴控這類業務,即使投行有做,可能槓桿比率已遠低於次按時期。

即使真的有事發生,殺傷力亦不如前,我們就只好抱着這個信念了!

興業金融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