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功獲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為中國資本帳改革的新里程,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指日可待,作為人民幣「代替品」的港元被邊緣化趨勢恐加快形成,目前香港必須把握中國在完全開放前的最後機遇,力保人民幣離岸中心橋頭堡的角色。
人民幣「入籃」,搖身成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力壓英鎊及日圓,雖然目前難與美元匹敵,但長遠有力跟歐元平起平坐。今趟歐元成為大輸家,其次為英鎊及日圓,三大貨幣權重全部遭下調。然而,美元權重僅輕微下跌,地位穩如泰山,意味全球央行及國際金融組織毋須減持美元,相關資產作為長線投資及儲備用途不變。
在聯匯制度下,與美元掛鈎的港元資產理論上受惠,而港元同時作為人民幣的「代替品」,可謂吃盡兩家茶禮。不過,有市場人士估計人民幣最快在二○一七年可以自由兌換,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市場在此前將加速融合,外資最終也毋須借助香港進入內地金融市場,屆時將嚴重威脅香港的金融中介地位。
雖然在中國撤銷資金管制關卡前,香港離岸業務仍具優勢,但恐怕在五年內將大為失色,港府財金當局應提高警惕,優化人民幣業務及機制。
人民幣當前佔全球外匯儲備只略高於百分之一,按照SDR貨幣籃子權重約一成一來推算,央行及國際金融組織平均每年需增持以千億元計的人民幣資產。不過,海外投資者是否願意買入人民幣資產,高度視乎人民幣匯價走向及中國經濟前景,由人民幣短期貶值趨勢及中國走資情況來看,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投以不信任票居多,此直接關係香港作為中介人所得的利益。
中國上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四個月處收縮水平,也遜於市場預期,加上出口表現受制於外圍需求疲弱,不利於中國經濟前景。不過,隨着中國推進資本帳開放及金融改革,有利內地金融及專業服務業,人民幣「入籃」短期雖無助中國經濟增長,但長遠對第三產業發展前景正面,或成為經濟結構轉型的動力之一。
雖然「入籃」可推動人民幣走上國際台階,但市場化同時意味匯價波動性加大,人行亦強調人民幣目前仍為管理浮動匯率機制,央行隨時出手干預。人民幣未來走走跌跌,邁向自由兌換的方向卻不變,相反,港元死跟美國貨幣政策,固定匯率跟中港經濟表現脫節,前景更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