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15年:八盡財星積金「供」略

強積金幾乎人人都要供!對於它,你會讚賞還是痛斥?強積金不知不覺供了十五周年,有熟悉市場的金融界人士對它不屑一顧,有人當它如股票來炒!結果焦頭爛額。十多年供款生涯飛快過去,打工仔都有一段段積金投資心聲!

金額少 當儲錢旅行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Eugene)投資經驗老到,但竟也懶理強積金,他說:「我好懶,無咩花時間揀強積金,通常幾年先調配一次,且都跟公司提供嘅強積金組合選購。賺幾多,蝕幾多,我都無咩理。我揀進取型,主要投資港股。」

Eugene對強積金回報未抱太大期望,「我未知會點使呢舊錢,我仲有排做,未咁快退休。若到時仲行得走得,可能會用嚟去旅行。舊錢都唔會多,可能買樓畀首期都唔夠。我心態係當啲錢輸左,若最後真係儲倒錢,就當Bonus。」

他認為揀選強積金非易事,「我做呢行算係對投資有啲認識,但都覺難揀,何況一般打工仔都唔識投資,叫佢哋點算?打工仔惟有做吓功課。」

氣氛變差轉泊貨幣

昆侖國際(香港)業務拓展部主管黃持正(Kenny)熟悉外匯市場,投資強積金當然會放眼全球經濟,較其他人更迅速做好部署。過去兩年,他的強積金組合一直以大中華地區及歐美為主,但鑑於最近內地經濟數據下滑,及美聯儲今月或加息,故大刀闊斧,把積金轉為低風險投資。他稱,「個人唔睇好一六年股債表現,已準備將組合轉為貨幣基金為主,諗住睇定啲,日後再做基金部署。」

Kenny冀將來強積金可儲來供樓。「強積金有好過冇,特別係畀無咩儲蓄概念嘅畢業生學習儲蓄,但佢收費貴,基金選擇少。我認為可學下新加坡,部分供款可用作還房貸,咁就可紓緩年輕人嘅置業壓力,增強積金認受性。」

生B增持Cash 避一劫

已為人母的散戶馮女士(Cecilia)認為,儲蓄投資當然會計及孩子將來,故個人投資由進取改為保守。她指:「○四年生咗囡囡後,我就即刻將基金轉為穩陣型,30%現金,其餘股債各半。未生BB前,我好搏,強積金以股票佔最多,當時回報有20至30%。」她囡囡出生及時,「好彩我嗰時執過個基金組合,如果唔係之後嘅大跌市,就真係渣都無得剩!」

她投資策略是每隔一、兩年,望一望強積金表現,「通常見到大跌市先郁手,小升小跌就由得佢。」

專注科研懶理積金

「星之子」陳易希(Stark)忙於事業發展,未有時間理會強積金,抱着「要供就供」的心態。「我開公司嗰陣,有個Agent同我講一定要供,咁就供咗。我無揀過邊間好,投資啲咩亦無時間掂。不過,我知我要搵日坐低認真睇睇。」

Stark一畢業便創業,與女友夏鈺渼創立科研初創企業Bull.B Tech,專攻手機應用程式研發。既然是老闆,他不但要選強積金,更要決定公司選擇哪間受託人,認真唔簡單!

他笑言:「我將啲錢投資落自己公司回報仲高!投資強積金唔划算,多數回報低,管理費又貴,我預咗蝕。」

MPF當股炒 輸鑊甘

中國銀盛資產管理董事吳家順擅長炒股,有「短炒王」之稱的他曾當強積金如同港股一樣短炒,結果痛定思痛,如今投資策略360度改變。他稱:「以往一周短炒積金兩次,現放長線持有。」說起強積金,他憶述慘痛經歷,「我早前揀錯咗中港股,真係好後悔!中港股一路跟住個市跌,蝕得太多唔敢轉,舊錢責死晒。」港股基金近年表現較差勁,過去五年年度化回報僅約1.2%,歐美以至日股基金回報大幅跑贏。

吳家順指,「無期望就無失望。有啲人仲慘,退休嗰年啱啱係○八年金融風暴,搞到蝕晒啲錢。」

半股半債攻守兼備

親子兒童理財專家李錦曾有一個神奇投資經歷,「我跟兩間管理公司供強積金,一間揀咗保守嘅組合,一半股一半債;另一間揀咗比較進取嘅,股票比例佔六至七成。前者竟有約10至13%回報,後者卻有虧蝕。」他估計,「可能唔同管理公司嘅基金唔同,同埋後者嘅管理費貴,最終得不償失。」

因此,高風險高回報並非必然,投資者要小心配搭積金。目前,李錦會按經濟大氣候、息口變化等因素選強積金組合,以求更好安排。

跟貼市況調整組合

大華繼顯(香港)研究部策略師李惠嫻(Hannah)告訴你,有多個強積金戶口未必是好事。「我轉過幾次工,有兩份強積金。舊嗰份啱我心水,我會睇緊啲;新嗰份就唔係好鍾意,所以無理過!」

她一向跟市況調配強積金。「幾個月前,見美聯儲暗示就快加息,即刻將債券投資減到零,強積金組合變到兩成亞洲股票、八成港股,全屬高風險投資。」

Hannah認同強積金制度。她指:「有強積金係好,可逼打工仔儲錢,同埋我覺得現行對老人家嘅退休保障唔係好夠。我建議『半自由行』改成『全自由行』,收費再減啲,基金選擇再多啲!」

瞓身港美指數基金

時富資產董事總經理姚浩然(Patrick)笑言,距離退休仍有一段時間,故會選較進取的投資,「我主力投資香港及美國指數基金。香港指數基金中,資金一半投資恒指,一半投資國指。在我可選的強積金組合裏,買指數基金較買債、貨幣基金等可取。」

Patrick一向對投資有心得,但說到強積金目標回報,他也摸不着頭腦。

「我唔知最終筆錢會滾到有幾大,點可以靠強積金退休呢!」他更表示,「我每半年至一年先會檢視積金表現,但都無咩留意佢嘅回報,因為啲錢暫時無得攞出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