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重蹈日圓國際化變區域化

人民幣成功「入籃」,朝向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分析指,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要避免重蹈日圓國際化的教訓,未來中國政府有必要適度監管,資本帳開放過程將是「小心而漸進」。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日圓國際化囿於結構性資產泡沫及貨幣控制未見成效,令其經濟增長及貨幣國際化失動力。他指在人民幣國際化中,仍需要內地調控及監管。他料擴大人民幣匯價浮動上限、延長外匯市場交易時段及深化本地債券市場等舉措有望出台,但坦言在五至十年內,人民幣能追上英鎊及日圓的流動性「已很好」。

料擴波幅撤中間價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稱,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不一定意味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提升,未來應增加人民幣在對外貿易結算的比例,以及推進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內地或須擴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及撤銷中間價機制,人民幣資產佔整體市場投資比例不大,要追上美元成最大儲備貨幣,起碼要令大宗商品等用人民幣計價,相信「需一段幾長時間」。

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指,人民幣已成為中日貿易的第二大支付貨幣。另外電報道,明年起韓圜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將根據直接交易造市商報價形成。縱然人民幣國際化有見成效,但距離「國際貨幣」仍有差距,日圓為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一,但國際化之路卻愈走愈窄,甚至被評為步向「區域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