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內外交困 香港自求多福

在世界版圖上,香港細小得不起眼,儘管過去創造過不少經濟奇迹,可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面對外圍冷鋒時無可避免受衝擊。

一方面,美國即將加息推升美元,在聯匯制度下港元趨強、息率回升;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減速,外貿疲弱,個人遊奢侈消費高峰不再。香港經濟正走向「完美暴風」,難怪近期外資行紛紛預警寒冬提早降臨。

大摩與瑞信無獨有偶發表看淡香港經濟前景的報告,瑞信明言變遷非暫時性,香港經濟風光不再,由過去十五年平均增長百分之四,結構性地放緩至中期的百分之二點二。內地與香港唇齒相依,新興市場產能過剩,中國世界工廠面對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外資着眼於中國對香港服務需求減少,資產價格泡沫位處巔峰,面對利率從谷底回升,經濟低速增長將成常態。

全球經濟在後海嘯時代面對不同的困難,中國今年增長「保七」已無望,對香港零售、貿易及物流的衝擊立竿見影。在沙士後,香港經濟轉型效果不彰,僅靠個人遊帶來大量內地旅客提供的收益,可惜隨着港匯轉強,購物天堂吸引力褪色,現在大有老本吃盡之勢,加上中國反貪腐與民眾消費力減弱,本港零售業已是強弩之末。

據政府最新公布的數字,今年首十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值下跌,跌幅最深的正是與內地旅客消費力盛衰直接掛鈎的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等。

環球各國央行在金融海嘯後通過開動印鈔機,流動性供應源源不絕,資金成本便宜對經濟本是利大於弊,美國經濟藥到病除,有條件退市加息,無奈中港經濟活力正在轉弱。香港一旦隨美加息,對投資與消費的冷卻作用可大可小。

香港在過去幾年低息期激起資產泡沫,住宅與商用物業價值均站在歷史頂端,假如美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為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的緊縮空間,加息條件更充分,勢必成為香港「炒賣經濟」的死亡之吻,給物業市場來一次狠狠的修正,樓價大幅調整似乎無可避免。

本港對中國經濟高度依賴,當世界工廠走下坡,唇齒相依的後果就是必須面對殘酷的冷鋒,猶幸小型經濟體轉身速、適應快,既已不能走回頭路,未來要打破困局只能朝產業提升方向,進一步發展具競爭優勢的金融與高端服務產業,但短期要有面對陣痛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