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香港FinTech有得諗

金融科技(FinTech)近年成為本地熱門話題,一方面凸顯業界以至相關政府部門,對鞏固香港金融服務業領先地位的高度重視,另方面亦暴露香港在此創新領域急需填補的不足。

多份研究報告估計,目前全球在FinTech的市場價值約40億美元,到二○一八年將倍增至80億美元。作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FinTech的資源投放遠遠落後於倫敦和紐約。

夥銀行合作達三贏

從銀行業的角度來看,金融科技大概可分為三個類別:協作性、顛覆性、參與性。

協作性的FinTech構思和項目覆蓋面極為廣泛,例子包括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推動的電子支票計劃、香港銀通牽頭的流動支付項目、信用卡公司推廣的非接觸式手機拍卡付款,還有銀行各自提供嶄新的電子銀行、電子支付、電子商貿、電子交易服務,例如個人對個人(P2P)支付、線上與線下(O2O)商務等。此類FinTech機構與銀行緊密合作,開拓新的業務理念、模式和方案,共同搭建所需的技術平台,以達致雙方及客戶三贏。

另一方面,顛覆性的FinTech也日漸活躍,特別是打着網上金融創新旗幟的大型企業,例如Amazon、Google、阿里巴巴和騰訊等。這些巨無霸憑着強大的資金實力、技術團隊和規模效益,既蠶食銀行的小額存貸款、投資理財等高回報產品,也以脫媒化的方式取代銀行在商戶收單、貿易融資、支付結算等傳統業務。虛擬貨幣(例如Bitcoin)的出現,也挑戰一直以實體貨幣營運的銀行。面對新冒起的競爭對手,銀行正以在金融財技、風險管理、多元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進行反擊。

港具優勢仍可力追

最後一類FinTech參與者大多有與銀行合作及競爭的經驗,並進一步成立自我品牌的銀行。香港經營銀行的要求非常嚴格,故仍未有這樣的例子。但在深圳前海就出現了騰訊獨自創立的「微眾銀行」(WeBank);阿里旗下螞蟻小微金融作為主要股東的「網商銀行」(MYbank)亦已在杭州開業。作為正規銀行,同樣需要滿足相關的合規和監管要求,但它們的優勢在於對消費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切了解,相信會對傳統銀行帶來莫大挑戰。

香港在FinTech起步較晚、投資也少,但目前追趕的力度已加大,速度也在加快。作為亞太區主要金融中心,香港有健全的法治制度、完善的金融體系、良好的營商環境、優秀的專業人才等獨有優勢。香港電腦學會與香港銀行學會月前簽署合作意向書,互相提供支援,共同培訓金融科技專才,將為FinTech增添動力。

梁建文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中信銀行(國際)資訊科技及營運總監,曾任職於多間本地及國際機構,擁有30多年資訊科技及營運管理經驗。

作者:梁建文

梁建文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中信銀行(國際)資訊科技及營運總監,曾任職於多間本地及國際機構,擁有30多年資訊科技及營運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