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馬年豐收 毋忘深化改革

馬年A股大勇,在IPO重啟、滬港通通車、減息及減存準率等多項利好因素刺激下,滬綜指節節上升,昨收報三二四六點,在馬年累計大升近六成,創八年收市新高。

回顧這一年,A股經歷的大事件可謂好壞參半。去年四月初中央率先「爆料」開展滬港通試點,並在十一月十七日通車,首日開通交易明顯出現「南水北調」情況,雖然交易額相對整體成交只是九牛一毛,但滬港通概念推動下,A股成交屢創新高,去年十二月五日更創下一萬零七億元人民幣的世界紀錄。

隨着內地融資融券業務激增,亦不斷推升A股成為「狂牛」,迫使中證監出手檢查券商的融資融券業務,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觸發一場「119」股災,券商股、保險股及銀行股慘遭洗倉,滬綜指單日大挫百分之七點七,創金融海嘯後最大單日跌幅,股指期貨首次跌停。

中國資本市場已逐漸成形,金融政策支持資本走出去,監管機構亦有意引導中國股市走向「慢牛」,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市場。至於決定股市能否進入良性循環,就需要有大型長線機構投資者,尤其需要和養老金聯繫在一起的長線機構投資者坐鎮,發揮穩盤作用。

現時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大型長線機構投資者。長久以來,內地股市散戶佔據相當大比重,形成股市投機心態濃厚。至於近幾年快速成長的私募基金,仍然擺脫不了賭性較強的習性。在中國的藍籌股中,央企、銀行股權都集中在財政部和匯金手中,透過國企改革短期內出售股權以穩定資本市場也不太現實。

社保基金扮演穩盤角色有其作用,由於持有大量國企股票,約佔其總股本百分之二至四不等,足以對「瘋牛」起到平衡作用,暴漲時賣,暴跌時買,針對市場過分的波動進行調控。

從製造「大慢牛」的長遠目的出發,為了有利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監管部門近期已對氾濫的融資融券進行整頓,相信有利於A股市場回到正軌。此外,資本市場全面改革,包括內地股市新股發行逐步走向市場化的註冊制,以及通過向海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通過中國養老金體系的改革與建設,將可以顯著擴大中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規模,還有監管層對市場違規行為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加強等,相信內地A股將有機會進入健康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