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佔款縮水恐持續

一月內地金融機構外匯佔款下降1,082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兩個月減少千億元,數據預示人民幣短期或仍偏弱,分析料人民幣有效匯率總體升值、對美元略有貶值的趨勢將持續,外匯佔款減少可能成為常態;惟有分析指外匯佔款減少不代表熱錢流走,相信原因之一是由於個人及企業結匯意欲低迷所致。

昨日是馬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CNY)兌每美元收創半個月新低,報6.2551,交易員認為主要是因為離岸與在岸價差價持續擴大,吸引套利盤在境內大額購匯。離岸人民幣(CNH)昨日盤中曾報6.2808,較CNY大幅折讓257點子。

結匯意欲低 人行或雙降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一月外匯佔款下降並不代表大量資金流出,相信其中有部分是由於企業結匯減少;而一月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增長近30%,顯示部分資金流走的同時,亦有資金持續流入,他相信這是正常的資金流動狀況,市場不應該出現過度恐慌的情緒。

廖群指,在美元強勢及其他幾個重要經濟體持續放水的環境下,人民幣輕微貶值是必要的;而為達到經濟增長目標,人行或於年內再減息及降準各1至2次,惟他相信人行會通過中間價承托匯價,料人民幣在6.3兌一美元位置有支持。

銀行結售匯逆差504億

交銀金融研究中心報告認為,上月外匯佔款下降,主要受歐央行實施量化寬鬆、美元進一步走強影響;加之內地經濟疲弱,春節前境外旅遊及消費增多,企業和個人結匯顯著減少,售匯增加,令一月銀行結售匯逆差達504億元;此外,也不排除有部分短期套利資金流出境外。

該行指,由於預計中國經濟在上半年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歐日等經濟體貨幣寬鬆態勢持續,而美國加息預期強烈,人民幣有效匯率總體升值、對美元略有貶值的趨勢或於上半年持續,外匯佔款減少可能成為常態。

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今年一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28.43,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23.12,分別較上月升值1.65%及1.31%,兩者均是連續第8個月上漲,並續創歷史新高。但人民幣兌美元則累計下跌0.75%,為連續第三個月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