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海嘯時期,美國聯儲局幾輪量化寬鬆,把印銀紙神化成唯一可拯救全球經濟免陷於水深火熱的聖杯。
周一、二晚國際油價在業內人士認為跌至30美元以下亦不足為奇下,大幅反彈至50美元以上,同時帶領周三美股道指升超過1.76%。
無病呻吟的原因,就是「油價」這個關鍵詞所致。未有QE的時代,油價往往是通脹及製造業成本上升的主因,所以油價急升,大家直覺上就會覺得股市必跌,因為經濟和上市公司盈利必定受壓。但因能源相關企業,原來亦趁低息潮連番發債,造成它們倒閉可以影響金融體系的可能性,所以才會有油價和股市同升的異象。
後金融海嘯的異象,其實何止一個?以人民幣進身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為例,既然愈來愈多人應用理論上需求就愈來愈大,但為何人民幣兌美元近日多番跌停板?或許剛小住寒舍的台灣經濟師朋友一番話,能令大家窺出一點端睨。
她說,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初期,美國代表團一直在類似亞太經合組織般的各式會議上,極力反對任何參與者提案討論牽涉人民幣國際化的議題。即使一些跟中國關係較緊張的代表團,後期提議討論也被美方強烈反對。她認為美國視人民幣國際化為一零和遊戲。
人民幣強,就會削弱美元的地位。所以,我認為國家在人民幣需求愈來愈大之際,刻意貶值,還不是為了搶佔貨幣山頭!臨近收筆時,傳來人民銀行終於減存款準備金率0.5%,看!貨幣戰火正在持續蔓延!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