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網絡金融風險

農曆新年又到,有資格派利是的,打算用邊款利是封呢?內地去年由騰訊的微信支付催谷,興起一片網上紅包熱;今年阿里巴巴關聯的支付寶,搶先加入戰局。內地兩大網絡巨頭的網絡金融爭奪戰,由第三方支付、金融產品銷售廣至網絡銀行,反映內地網絡金融已走在世界尖端,惟高智仁覺得當中的潛在風險絕對不能忽視。

用手機在網上派利是,又或尋找投資回報優於銀行存款的貨幣基金,甚至足不出戶以手機開立銀行戶口申請銀行貸款,對大部分成熟的金融體系仍有如科幻電影情節。其實以互聯網與科普角度來說,內地與成熟經濟體比,不見有何優勢,網絡金融能在內地崛起,與內銀長期抓大棄小,忽視小額理財市場有直接關係。

外國監控嚴謹實難為

內地網絡金融發展走在世界之先,可能只是一種錯覺。例如,被形容為「小額理財神器」的餘額寶,概念是來自PayPal早在九九年於美國曾經推出的「PayPal Money Market Fund」,PayPal這項小額貨幣基金最終要以清盤收場,除由於基金回報有欠吸引,更重要是難以面對監管機構的管制。這情況與本港市場至今仍未出現類似餘額寶的小額理財產品一樣。

騰訊與阿里分別透過關連機構籌辦民營網絡銀行,被認為是大數據用於金融行業的先河。不過,對於成熟經濟體的金融機構,實屬「非不可為、實不能為」,原因是個人資料取用受嚴格限制,並要求嚴格遵守所謂KYC的Know Your Customer指引,平衡網絡金融犯罪風險。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服務創新對金融體系發展與穩定儼如雙刃劍。當不少人對網絡金融創新大吹大擂之際,應謹記攪局者本身也是摸着石頭過河!

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