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房局公布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顯示,在土地供應、施工量和落成量持續增加下,未來三至四年合共可提供達七萬四千伙,加上公營和資助房屋大興土木,樓價供需終須走到交叉點。樓市一年又一年的上升,也一年又一年的響起警號,面前的環球貨幣戰、通縮陰影、回報率走低等因素交集,置業與否永遠是個難題,惟不容否認的是價高伴隨勢危。
「樓價將跌」的警告在這一、兩年間聽到不少,調整卻遲遲不來,但一五年有機會真正走到轉捩點,主要是踏入供應高峰期和加息期等不期而至。供應量是鐵一般的事實,其他則充滿變數,單是聯儲局何時加息已不明朗。然而,市場對加息和供應增加這兩大危機,仍然視若無睹,樓市陷入「最後的瘋狂」,連粉嶺公屋亦每呎售逾萬一元,完全無視客觀因素。
今年首個月全球金融市場已頻現俗稱「黑天鵝」的意想不到事件,香港經濟亦受政治風波危及;港人向有「磚頭情意結」,但樓價上升應以安穩的經濟環境為前提,可是現時經濟出軌機會率乍升,非置業的好時機。
香港近年經濟、就業及薪酬穩步增長,但亦要居安思危,勿忘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教訓,當時區內貨幣大幅貶值,香港因聯繫匯率而港元獨強,結果由資產價格貶值來彌補,經歷慘痛的六年通縮,樓價俯衝而下。今天,亞洲貨幣同樣踏上貶值之途,連九七仍可撐住的人民幣亦軟下來,港元與最強勢的美元掛鈎再次變得被動。當然,現今相比九七可能是一號風球與十號風球的分別,但局勢變化莫測,樓價亦已高於九七年,不能因傷口結疤而忘記了痛。
自從歐洲宣布大規模量寬後,本港樓市樂觀情緒進一步升溫,各國央行爭相減息,銀紙愈貶值意味樓價愈升,通脹利樓價毋庸置疑,通縮卻不利資產價格,全球金融兩極化不知通往何方。香港近月的通脹仍接近百分之四,通縮好像離我們很遠,惟香港屬外向型經濟,無可避免受大環境波及。
現時租金回報僅兩厘多一點,顯然屬偏低,但仍較放在銀行做定存好得多,人民幣定存息雖有三厘以上惟扣除貶值後所剩無幾,三十年美國國債孳息率跌至兩厘三以下的歷史低位,兩者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在通脹向下的年代,回報率亦在尋底。經濟失衡令人迷惑,惟買樓畢竟是大多數人一生最重要的投資,看不清就不宜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