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國經濟信得過

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與去年同期計,增幅降至7.3%,是五年來新低,但7.3%其實仍是相當高的數字。歐洲多國今年都錄不到正增長,剛出爐的英國第三季增長,與上一季比為0.7%,IMF估計全年增長可達3.2%,已屬G7中最高的了。

耗電貨運放緩有理

中國經濟增長數字多年來備受質疑。據稱○七年李克強還在當省黨書記時,對中國的GDP數據曾表示懷疑,認為要把數據跟耗電量、鐵路載貨量,以及全國貸款總量等對應考證。如果後者遠低於公布的增長數字,就可能出現造假。

九月份的耗電量比一年前上升2.7%,鐵路載貨量比一年前下跌了6.2%,新增人民幣貸款上升速度超出預期,九月人民幣貸款總結餘比上年上升13.2%,稍低於八月的13.3%。整體而言,一般觀察家對7.3%的增長存疑。

我知道內地有些統計數字的確不能作準,各省報上的增長數字整合起來往往會超出全國增長率,這大概與地方政府為獲較佳的政績考核有關。然而我對7.3%的數字還是比較信任的。

首先,中國經濟正在急速轉型,一三年服務業佔GDP的46.1%,已明顯高於工業的43.9%,而服務業的份額仍持續上升。此外,國家的國策近年亦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和節省能源。耗電量增幅緩慢和貨運下跌,不一定表示經濟增長出現問題。九月人民幣貸款總結餘比上年上升13.2%,就是有力的佐證。

財政收入難報大數

其實,佐證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除上述三項指標外,還有國家的財政收入。本年首九個月財政收入比往年同期,增加了8.1%。這與一三年首九個月財政收入的8.6%增幅,只屬輕微下調。一三年首三季相對一年前增長為7.7%;一四年首三季相對一年前增長則下調至7.4%。這些數字筆者認為都能互相印證,不見得有矛盾。

據筆者了解,財政收入是最可靠的數字,騙不了人的,當事人亦應沒有任何動機要報大數。報了大數收不到錢責任如何擔當?

推動財政收入有經濟增長、通脹、稅制改革等因素。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四年同比增幅為1.6%至2.5%之間,推動財政收入估計不會逾2%。稅制改革方面,據人民網報導,「營改增試點效應明顯,稅制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這表示營改增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負面的。上半年營改增總減稅額估計為851億元人民幣。

綜合上述的分析,今年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還是屬可信的。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