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土地供應 預見斷纜危機

政府積極推售住宅地皮,每季主動招標,預期未來住宅供應增加,理應對樓價產生壓抑作用,可是現實剛好相反,樓價指數屢創新高,背後必定是甚麼地方出了問題,導致事與願違。隨着昨天公布新一季賣地計劃,答案終於水落石出,就是政府已漸失土地供應的主導角色,現在只靠鐵路及市建局項目撐場,就算捱得過今年令供應達標,明年也禍福難料。

在今個財政年度首三季即四至十二月,發展局估計主動售出的地皮加上私人發展等,可提供近一萬七千伙住宅,相比政府每年供應一萬八千八百個單位的目標,已做到九成,似乎相當理想。不過,在近萬七伙住宅中,來自政府賣地表的只得約四千八百伙,不足三成,完全談不上發揮主導作用,而且涉及十六幅地皮之多,更凸顯政府能掌握的都是「奀地」。

今年初公布的一四至一五年度賣地表共有三十四幅住宅地皮,涉及一萬五千多伙,在新一季還增加了兩幅,可是首三季只能主動推出十六幅,伙數不足全部的三分之一,顯示政府未能隨心所欲推地。究其原因是很多地皮被放入賣地表時仍未完成規劃,反映賣地表得個樣,想在第四季空群而出補數,絕對不容樂觀。

因此,鐵路及市建局項目儼然變成政府的救生圈,早前開標的觀塘重建項目涉一千七百伙,正在招標的大圍站項目涉二千九百伙,期望在下季登場的天水圍及將軍澳鐵路項目共涉四千六百伙,還有深水埗一個重建項目涉八百五十伙,總數過萬伙,撐起供應半邊天有凸。這些項目需要補地價,會否令供應添變數呢?大可不必擔心,因為補地價由政府話事,為求不流標,來個隨行就市賣大包,全無難度。

可惜賣地表以外的這兩大供應來源,相信很快無以為繼。港鐵賣完政府欽點的幾個項目之後,新項目所剩無幾;由政府擁有的西鐵項目,未賣兼已見光的只有元朗站項目,以及十劃未有一撇的八鄉車廠上蓋。至於市建局,除了已售出的觀塘項目之外,其餘以細盤主打。就算搞得掂現在,將來又點算好?

這兩季的賣地成交價普遍低於市場預期,雖然麵粉便宜了,但不像以往即時令麵包價冷卻下來,反而愈升愈有,遠水難救近火及建築成本上漲,固然有關係,但更重要的原因,相信是市場上一些心水清的人,已看到政府能賣的都是奀地,大項目買少見少,救火的遠水恐怕也快乾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