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意見認為,假如香港的政局不穩,會產生一場完美的金融風暴,由於不少人仍然對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殺傷力猶有餘悸,所以完美金融風暴發生的可能也受到關注。
站在學術的角度看,一個地區若是要產生金融危機,除了是海外金融大鱷投機炒作之外,也需要這個地區本身出現了經濟問題才可以,外界的投機行為並非構成金融風暴的唯一條件。
這個情況在香港也可以套用上,特別是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外間資金來香港炒作並沒有限制,而香港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金融風暴,對這個現象有經驗。
金融風暴的來臨通常都是無聲無息,不然也不會叫金融風暴,但一個我們要認知的事情是,金融危機的形成不會是單從炒作開始,因為炒作引發的市場升降,頂多只是資產市場價格的調整,這也是自由市場的一部分,香港也對此習以為常。
真正引發金融風暴的原因,必定是一個地區的深層次經濟問題,而這個經濟問題好比武俠小說中的「罩門」,沒有「罩門」大家攻不上,同樣地一個地區經濟沒有問題,外間投機資金要衝擊也沒有門路,這是一個粗淺的比喻。
香港在八十和九十年代分別遭遇兩次重大的金融風暴,八十年代那一次,引發點是中英就香港九七後前途談判缺乏進展,加上本地的貨幣政策不配對,因而引起了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暴跌,後來聯匯制度也因而定下來。在九十年代那一趟,是由於房地產市場過熱,房地產市場借貸比例過高,當港元拆息因聯匯機制扯高,後遺症自然是資產價格大跌,金融風暴也由之而來。
回顧這兩次香港遇到的金融風暴,當中外界的投機無疑是一個催化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本身的經濟問題,若本身的經濟體系沒有問題,單單是外間資金炒作並不足以構成金融風暴形成。
以現時香港的金融實力來說,由於經歷了以前大大小小的市場變化和升跌,香港在金融監管上已有了相當的能力,尤其是針對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監管當局其實是作了很大的努力,簡單點說,出現金融風暴般的大殺傷力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並不高。然而,出現金融風暴的可能性不高,並不代表資產市場不會下跌,因為資產市場的價格改變,是由市場力量進行。
目前有大量資金湧進香港市場,銀行結餘已是超過了2,000億資金進場。在資金充裕之下,資產市場也顯得亢奮,但我們也要明白,市場價格的改變自有循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間沒有長升不跌的資產價格,靠資金推高的資產價格終有回落的一天,市場也會重新審視資產的合理價值,重點是價格調整和金融風暴是兩個概念。當然,有人會覺得價格大幅下降便是金融風暴,如何演繹自然是言人人殊。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