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帶挈物流發圍

新經濟概念電子商貿股近年熱炒,連帶市場對透過電子商貿「發圍」的物流行業抱有期望。據統計,今年首四個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增長8.5%至64.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市場預期今年第三方物流總收入可達1,387億美元(約1.08萬億港元),未來數年將以每年12至16%高速增長。近年迅速崛起的順豐速運更成焦點。

現時內地物流業正面對成本高、基建及資訊科技低落等問題,正好成為結合電商的契機。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統計,至一二年底全國物流企業50強首十名都是國企或國有資產授權企業,單計三甲於一二年總收入達2,829.9億元人民幣。至於以民間資本經營的物流公司僅有順豐速運、聯邦快遞(中國)等。

國企效率低 民資搶攻

業界指,物流國企擁有穩定客源,加上容易在各省市申請營業牌照及融資,民間資本和外資難以直接競爭。不過,國企物流公司當道令行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恰恰成為民資物流企業的生存之道。數據顯示,首季重點物流企業收入利潤率僅5.1%,按年跌1.1個百分點,反映成本效益持續偏低。

為了打破低效率,物流業正不斷尋求方法來提升盈利和毛利率,例如去年阿里巴巴成立菜鳥網絡,聲言用八至十年打造以菜鳥為名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簡稱CSN)。所謂CSN實為一套資訊科技系統,協助賣方、物流商和買家更有效率管理供應鏈、運送、倉儲、交收等工序。

不過,據研究機構Armstrong and Associate(A&A)報告顯示,內地物流業一二年成本1.5萬億美元,除高於美國的1.3萬億美元外,也佔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7%。

內地關卡多 增添成本

報告解釋,內地政府邊境管制過嚴,貨物過境費用多,而且企業在某省市取得營業牌照後不能全國通用,交易成本高昂。A&A又估計一四年第三方物流總收入可達1,387億美元,未來幾年增長率為12至16%。

交銀國際研究部交通運輸及工業行業主管鄭碧海表示,市場對電貿物流有無限憧憬,但當中存在三大誤區,首先電子商貿中只看到的網上購物,其實只佔總營業額三至四成,其餘六至七成均為「商業對商業」活動,主要由企業內的第一方物流配送。

其次,「線上線下」(O2O)的配送很多時候都是買服務,不需要靠物流配送來配合。第三,物流業要沾上電貿的光,他說:「其實是人出豉油,我出雞」,真正有「最後一里」(last mile delivery)的網上購物,其物流成本不菲。翻看內地第二大網店京東商城,其美國上市的招股書顯示,其毛利率僅2至3%,但配送成本就7%。隨着網購網站愈來愈多,網購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購物模式,第三方物流在看得到的未來只會愈來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