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即將完結,又是作出中段檢討的時候。港人未必人人投資股市,但透過強積金進行間接投資,則幾乎是「全民皆兵」。回顧期間本港強積金的表現,平均只輕微上升百分之一點五六,單以六月份計,整體強積金只微升百分之○點五,上半年平均每名打工仔帳面獲利不足三千元,可說乏善足陳,只能說是險勝。
市場傳統智慧一般以「五窮、六絕、七翻身」,形容這幾個月的市況變化,去年的五、六、七月,強積金回報率正好是跌、跌、升,與傳統智慧的講法完全匹對。今年無論股市及強積金回報均是「五不窮、六不絕」,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而且強積金錄得正回報,總比錄得負回報為佳。不過帳面上的蠅頭小利,仍然無法抵銷強積金持有人遭高企的通脹蠶食。
莫說近期平均達百分之三、四的通脹率,已足以令上半年強積金真正回報率跌入負數區,強積金市場至今依然普遍偏高的收費,亦完全蠶食回報率。現時市場平均收費約百分之一點六九,只比推出強積金「半自由行」前的收費水平,微跌○點○五個百分點,反映積金局想藉引入市場競爭,拉低強積金收費水平的如意算盤,根本打不響。
與強積金帳面上象徵式勝出一仗相比,一項根據億萬富豪指數制訂的港版投資組合則錄得可觀回報,即使參照去年底的投資組合,不作任何變更,亦可錄得超過百分之七的回報率,不但遠遠拋離強積金,而且跑贏盈富基金,同時較個別星級基金為高。
強積金及億萬富豪指數,兩者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套用在提高本港強積金回報的目標上,卻有相通之處。強積金作為全港打工仔退休保障的一項政策,自千禧年十二月推出以來,一直備受批評,僱員和僱主固然苦不堪言,基金經理在「高收費、低回報」成績下,亦成為千夫所指,損害業界聲譽,形成各方皆輸局面,這種形勢必須及早改變。
積金局上周已作出初步嘗試,引入劃一及低收費的「核心基金」,規定收費應為每年管理資產的百分之○點七五,中期基金開支比率上限應訂在百分之一水平。無論這是否另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動作,總比長期坐視不理「高收費、低回報」的情況為佳。
站在打工仔的立場,對於強積金自然是希望做到「低收費、高回報」,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無法成事,更切合實際的情況,應該是做到「高收費、高回報」,一如私募基金的營運模式,發揮市場積極性,運用客觀、合理、可供參考的投資基準,為強積金持有人爭取更佳回報,將目前積金局、打工仔及基金經理的三輸局面,轉變成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