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高危最壞失152億

最近有關限制內地客來港聲音愈來愈高漲,市場開始審視限制「一簽多行」帶來的影響。美銀美林發表報告預期,最極端情況下,若透過「一簽多行」來港內地客減半,本地零售將損失逾152億元。

美銀美林表示,假設今年透過「一簽多行」來港內地旅客數目約1,220萬人次、均為不過夜旅客、港府收緊「一簽多行」至每年入境四次等情況下,相關旅客將下降至610萬人次,若按去年內地旅客人均消費約2,514.7元計算,最壞情況下,本港零售業將損失逾152.77億元,今年本港零售銷售增長將下降至約5%,較原先預期增長8%為低。

恒生銀行(00011)高級經濟師林俊泓表示,今年本港零售銷售增長有機會回落至8%,若按去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增長約10.98%至約4,944.51億元計算,今年相關縮減將達148.33億元。不過,他強調,因當中未計算零售業進口的成本扣減,因此實際影響應少於150億元,對本港整體經濟貢獻的縮減或少於300億元。

旅遊專業服務齊遭殃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零售業生意減少,連帶旅遊及專業法律服務等會跟隨縮減,相關就業情況或跟隨減少,據美銀美林報告提及本港零售增長減少逾150億元,保守估計其他的本港經濟影響將近70億元。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來港內地旅客下跌引發的放射性經濟影響不能忽視。

不過,交銀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相信,現時內地旅客在港購物類別由奢侈品轉變為一般日用品,零售業增長雖然放緩,但未來對本港經濟影響的波動性較低,屬於健康增長。

次季旅客消費料勁跌

瑞信昨日發表報告預期,今年首季本港經濟增長2.5%,低於市場預期的3%。季內私人消費增長放緩至2%,貿易增長更大跌至1%,瑞信預期,本港次季經濟增長將持續令人失望,因內地經濟增長乏力,同時去年同期為黃金及珠寶銷售高峰,以致基數較高,令旅客消費於次季可能有較大增長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