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餘額寶」等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衍生的金融活動,因變相蠶食銀行業利益,引發極大反響,間接觸動監管單位的神經,相繼或準備引入如暫停二維碼支付,以及為個人支付帳戶於特定時間內之單筆轉帳及單筆消費設定上限數額等措施。
然而,由於今年的兩會,對互聯網金融活動的發展均採取了正面評價,因此上述監管措施,相應也只屬溫和,看似無意完全扼殺該類互聯網金融活動的發展,也因此仍不停有人在大動腦筋,淌這次互聯網金融的混水,「佣金寶」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聽說反應十分不俗。
「佣金寶」是內地一家證券公司夥一家大型電子商貿平台推出的網上金融證券買賣平台,賣點是以提供扣除了各項政府徵收的買賣費用後,經紀服務收費實際幾等於零的0.02%佣金優惠作為招徠。這個平台自今年二月二十日推出後,據說催化了A股的開戶潮,於短短十五個交易日,滬深兩市A股新開帳戶便達25.47萬戶。
「佣金寶」另一個賣點是它的「保證金增值」口號,表示可為客戶存放在帳戶內的保證金餘額提供理財服務,並揚言收益率預期會超過活期儲蓄收益十倍以上。說穿了,這個賣點才是整個設計概念的真正目的所在,跟「餘額寶」的目標相同,都是覬覦帳戶積存的資金餘額。
證券行的收入都靠代客買賣,賺取佣金為主,「零佣金」即完全不收取佣金,證券行又靠甚麼支撐租金及人工等營運成本?何況還要賺錢?因此,完全不收佣必然是別有所圖,得益可能還比收取佣金更為可觀。「佣金寶」的設計便是看中客戶存在帳戶的資金,可以從中賺取更豐厚的利潤,收不收取佣金已不重要。
在本港,很多銀行都以特低買賣佣金作為招徠,與證券行爭客,最近更有銀行提出連續數年不收取股票買入佣金。銀行的營運開銷一般比較證券行不知要多上幾十倍,甚至百倍,不靠提供服務收取費用維持,又靠甚麼?只要留意隨優惠所附的細則,都是要開戶客人先在戶口存入少至數十萬元,多則逾百萬元以上的資金才能夠享受優惠。
說穿了,是覬覦客戶所存資金,於沒有買賣股票時,銀行可以動用於其他業務上賺錢。這與「支付寶」及「餘額寶」的概念根本同出一轍,所以我說「餘額寶」的概念,並非甚麼金融創新,本地銀行早已洞悉這個好處。
不過,話得說回來,存款、放款都是銀行業的正常業務,如何運用客戶所存餘額都有其正當性,但是像「佣金寶」此類於證券行的客戶帳戶所存餘資,由於監管條例上有規定必須分存客戶信託戶口,不能夠動用,則有關證券行如何能夠在這隙縫之間,找到藉客人帳戶所存餘額賺取到可觀的利潤,以致收不收取佣金也不計較?這倒是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