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投資者買入股票之後會很在意短期賺蝕,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何為賺、何為蝕呢?
筆者舉個例,有投資者以98元買入面值100元的10年期債券,票面息率為4%,表示到期孳息率(Yield to Maturity)為4.25%;若之後孳息率上升至5%,債券價格便會相應下跌至92.25元,按市價入帳表示該投資者錄得虧損5.75元。
問題是付出98元,到期日可收回100元,明明應該賺2元,這不會因為債券價格波動而改變,這項債券投資應該是賺抑或蝕呢?若視債券只是一件「貨物」,買入成本98元,現在市價92.25元,當然是蝕5.75元;若視這為債券並持有至到期,付出成本98元,除了每年收取4元債息,債券到期日再收回100元,當然是財息兼收。
同一種投資有兩種演繹,也可發生在股票上。以筆者的資產折讓股組合成員中華汽車(00026)為例,平均成本為62元。二月十三日中華汽車股價曾跌至60.8元。若你當股票只是一件貨物,按市價入帳表示每股帳面虧損1.2元。
不過,筆者視買股票為做股東,賺與蝕在買入的一刻可能已經決定了。以每股62元買入股東資產淨值145.7元的中華汽車,表示每股已經賺了83.7元。而且根據中華汽車最新公布的中期業績,每股資產淨值已升至156元,扣除所有負債之後,每股淨現金也增至56.5元。集團已接納香港仔黃竹坑甲級寫字樓項目的補地價金額,計劃完成後會為集團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
此外,用甚麼心態買股票,對願意付出甚麼價錢也有不同影響。以本地中小型銀行股為例,除非涉及收購,否則股價一般在一倍市帳率上下徘徊。以創興銀行(01111)為例,股價長期在一倍市帳率下行也乏人問津,越秀集團卻願意以每股35.69元收購75%創銀股權,相當於每股帳面值16.95元的2.1倍,甚至比長期平均股價有一倍溢價。
由於越秀集團已表明未來不會私有化創銀,會維持上市地位,表示創銀將會變回一隻沒有收購概念的中小型本地銀行股,相信創銀復牌之後股價會漸漸回落至1.5倍帳面值甚至更低水平。若越秀集團要按市價入帳便會錄得巨額浮虧,但以經營生意的心態,實在無必要日日按市價計算,更重要應該看創銀和越秀集團旗下其他業務能否融合,產生更大協同效益。
其實,就算是普通小投資者,也應該以經營生意做股東的心態買股票,毋須天天計賺蝕,更不要讓股價波動影響自己的心情甚至生活。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