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無錢誰之過?

香港近年在公共財政上都錄得盈餘。上三個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分別為751億、 737億和648億港元。政府對於財政展望的估算,初時經常過於保守,以致原先估算的赤字,最後往往變成盈餘,甚至是巨額盈餘。

由於狼來了叫得太多趟,大家就會覺得財政司司長是系統性地低估財政收入,對近期警告要謹慎理財不以為然。我認為特區政府未來幾年的財政出現赤字、甚至結構性赤字,機會其實相當之高。

樓市低迷打擊稅收

本港自○四年起連續十一年出現財政盈餘,一個主要原因是地產市場蓬勃,地價抽升,銀行和地產發展商利潤可觀,由此而來的地價收入、利得稅和印花稅都給庫房可觀進帳。可是隨着樓市轉趨低迷,今個財政年度的利得稅進帳已明顯低於原先估計;物業印花稅稅率雖然增加而且有更多新花樣,在成交量大跌下稅收入亦難寄厚望。

由於外圍經濟不明朗因素仍多,出口展望亦不見得會明顯好轉,估計其他收入包括投資收入,都不會強勁。

在支出方面,香港正面臨人口高速老化,對醫療、老人院舍、老人服務及退休保障等,會帶來巨大支出。此外,十二年免費教育延長至十五年,再加上未來十年要興建大量公屋,還有已公布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新移民來港一年即可申請綜緩,為大批副學士增闢升讀資助大學機會等,全部在在需財。此消彼長,財赤將很難避免。

未來基金轉移視線

預算案公布前,財政司司長已經表示,會減少一次過的派糖措施,並成立類似澳洲政府的未來基金,將一部分財政盈餘撥入基金,以規範經常性開支的增幅。但是,這樣的調撥對整體收入根本毫無裨益,無非只是減低議員和公眾要求還富於民的壓力而已。

回歸以來,政府收入最重要的利得稅最低曾見377億元,當年是一九九九至二○○○年度,當時地產市道十分低迷;最高曾見1,256億元,而這一年正是二○一二至一三年度,即雙辣招公布之時。利得稅高低位相差三倍,印花稅高低位相差六倍,地價收入高低位更相差十幾倍。政府打壓樓市除令交投淡靜、經紀收入大跌外,財政收入亦必然大降,程度可以相當驚人。

隨着雙辣招正式通過成為法例,未來一段日子樓市都難有起色,利得稅收益只會下跌,負資產宗數急升,大家更要有心理準備要過一段緊日子,不要對財政展望盲目樂觀。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