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周四最後一次以美國聯儲局主席身份發表公開講話,亦為其八年任期來個大總結。伯南克稱,儘管外界對他任內推出非常規的量化寬鬆措施(QE)充滿疑慮,但他認為只有金融失穩是其唯一認同的風險,即使如此,目前仍未看到QE醞釀資產泡沫的迹象。
伯南克尚有不足兩周就結束其八年任期,臨別依依尤其對任內發生過種種事情相對暢所欲言。他於一個論壇上表示,過去五年外界個別人士一直警告瀕臨超級通脹,但從周四出爐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可見,毋須憂慮通脹問題,亦非實行QE一大風險,另外亦有質疑QE成效的聲音。
伯南克認為,QE唯一潛在風險是金融體系失去穩定性,但他稱看不到呈現相關迹象,股市及其他市場似乎仍處於歷史水平範圍,也不認為因此就罔顧經濟對寬鬆貨幣政策的需要,再者聯儲局對於有關風險是「非常敏感」的,而其他外界所謂的QE「代價」,部分並非真正的代價。
至於加息時機,伯南克守口如瓶,面對聯儲局目前仍維持近零利率,他只表示至今依然未準備好宣告超低利率水平將會永久實行。
回溯任內最驚險時期──金融海嘯,伯南克比喻這段「壓力非常高」的時期,猶如置身車禍,要極力避免汽車墮橋般驚心動魄。
論壇上訪問伯南克、曾獲普立茲獎的金融歷史學家艾哈邁德形容,伯南克在海嘯期間神態自若,就像「央行裏的佛祖」。伯南克坦言,與同僚「作戰」時期經歷多個失眠的晚上,腦內不斷想着如何解決問題,只是對外掩飾他暗地思潮洶湧,感慨地說:「聯儲局的成立,就是要應對金融市場恐慌」。
海嘯爆發前,伯南克承認○七年時尚未清楚危機的嚴重性,直至○八年三月投行貝爾斯登爆煲,方能對危機有清晰的意象,他明白當年決定打救大型銀行引起全球各地央行行長以至經濟師反對,但至今仍深信決定正確,終能避免大蕭條再現。
伯南克率領下,聯儲局積極向投資者以至公眾闡釋貨幣政策,除了開創召開記招、提供前瞻指引等先河,伯南克會親身「落區」,例如現身電視節目《六十分鐘時事雜誌》,講解一下當局穩定物價及尋求最高就業的「雙重任務」;到大學教授金融海嘯一課等。
伯南克解釋:「我希望不只向市場和經濟師講故事(救市、推出非常規措施等),而是將之推及普羅大眾(Main Street),此舉甚具挑戰性,十分期望隨着經濟改善,人們會感激和明白當局所做的一切是有必要的,而且以廣泛公眾的利益為本。」
《華爾街日報》受訪經濟師給予伯南克評級「升呢」,由前年的「C」升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