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富者愈富 有產階級盡贏

如要為剛過去的二○一三年埋單計數,替環球超級富豪的身家排名次,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根據彭博社的三百大富豪榜,他們坐擁三萬七千億美元,年增五千二百多億美元,富可敵國。富豪身家升降除了是茶餘飯後話題之外,其實亦可從中窺探經濟大趨勢。由於主要是以富豪持有的股票市值計身家,去年多數股市表現超強,財富自然水漲船高,當中尤以科技業富豪最標青,不但反映產業勢力轉移,更印證央行狂印銀紙令富者愈富,有產階級贏開巷。

微軟主席蓋茨以七百八十五億美元身家成為全球首富,不要誤以為他又一次成功以科技創富,實際是身家隨市勢被動升值,是有產階級富者愈富的典型。蓋茨早已淡出微軟的管理,而這家軟件巨頭近年亦沒甚麼驚天動地的新產品。無可否認,微軟股價去年確實漲了幾成,但這只佔蓋茨資產的四分之一,涉及傳統經濟的股票更多,只要游資不斷把大市推高,翹起雙手也可坐享其成,正是有產的好處。

當然,靠科技創新發達並且躋身富豪榜的亦大有人在,好像facebook的朱克伯格、google雙雄,以及電動車新貴Tesla的老闆,絕對是白手興家的典範。他們敢於創新,開拓未有人踏足的商業藍海,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後遇上智能手機大時代、環保熱潮及環球央行放水,便時來運到。因此,其他人要複製這發達方程式非易事,惟有追逐相關股票,無意中托起富豪的身家。

環球央行幾年來錢浸市場,也令金融海嘯後沉寂一時的私募基金得以大翻身。富豪榜內便有黑石集團及KKR的代表人物。聯儲局的量寬及零息政策,使投資者變成「追息一族」,找到稍高的利息回報已很滿足,令企業債發行量破紀錄,私募基金不費氣力便可籌到資金做大買賣,享財富轉移之利。

富豪榜還有一個不起眼的部分,值得特別留意,就是有百多個「隱形富豪」,這些人低調得甚至連照片也欠奉。矚目之處並非他們的八卦身世,而是大部分均從事被視為「悶蛋」的傳統行業,好像批發零售、連鎖食店等。從中可見,一些被視為「夕陽」的行業並非無前途,只要努力仍可賺大錢,表現相對新興產業穩定得多,才會被隱形。

可惜這種有產階級盡贏的現象並不健康。首先,這是量寛逼人入市冒險拱抬出來的財富效應;其次,長期超低息環境,變相把債主應有的利益輸送給債仔,形同財富轉移;最後,超級富豪身家再多,也不會忽然多花錢,難以刺激消費帶動經濟。不過,由於環球央行仍在放水,又承諾有排不加息,財富轉移、富者愈富將會繼續,手中沒有資產的無產階級,只能眼白白助人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