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海策略:外幣短線缺乏方向

踏入二○一四年後,各主要貨幣變化不大,暗示部分資金過年後未回歸。這也難怪,事關長假期間缺乏重大經濟數據及重要人物出來發言,既非中線最佳入貨時機,且即市波幅收窄,炒即市吸引力亦不大,故直至昨日執筆時,匯市氣氛仍然冷清。

既然市況淡靜,今日繼續同大家睇睇較為中線的資訊,看看有否投資機遇。首先,回顧一三年下半年,明顯見到一個境況,就是美匯指數雖然變化不大,最後兩個月主要在79.5至81.5之間窄幅上落,但其他外幣就有較明確趨勢。

筆者簡略地將有關趨勢分為三類:首先是日圓的下跌,美元兌日圓年尾衝上105關,日圓兌其他貨幣交叉盤亦創年來低位。

其次,商品貨幣偏軟,更值得留意的是澳紐元下跌幅度有頗大差別,主因是兩國央行貨幣政策具分野,加元就較「獨立」,美元兌加元升穿一算後去年十二月主要在1.06至1.07橫行。

最後是歐幣,歐元、英鎊及瑞郎皆愈戰愈勇,歐元從1.28反覆升至年尾近1.38水平;英鎊則從七月低位1.48拾級而上,並營造較歐元更穩定的上升軌,去年尾收於1.65水平;瑞郎就藉着歐元的強勢而發力,美元兌瑞郎反覆尋底,年尾最低見過0.88。

根據基本面下注

純睇走勢,去年下半年無論是上升幅度還是趨勢的穩定性,英鎊皆較歐元更勝一籌,估計與英國經濟數據表現較歐元區的優勝有關。

從上述資料可見,去年下半年各外幣走勢分歧,加上美國已經啟動收水程序,在美國經濟漸趨明朗下,資金惟有按各主要貨幣國家的基本面落注,這或增加部署未來外幣策略難度,大家今年應多做功課,因估計匯市今年仍將風高浪急,走勢難料。

策略上,按以往經驗,各外幣走勢分化的話,通常趨勢都不會持久,但去年下半年的事實告訴我們,凡事都有例外。既然如此,不妨先觀察今年初上述三類趨勢能否延續,再作中線部署,這應能增加勝算。

阿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