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已過一周年,暫時最成功的是令日圓貶值,為出口企業帶來喘息空間,但要更上一層樓,李宏博相信,最重要是商界如何把握這個黃金機會提升競爭力。
日本企業過去因制度僵化,對市場轉變反應過慢,錯失不少商機,當中以消費電子市場最明顯,聲寶、Panasonic及索尼等一個個電子業巨人,不敵蘋果公司及三星電子,節節敗退;即使雄霸全球相機市場的佳能及尼康,也未適應智能手機冒起陷入苦戰。
日本企業要引入新思維,打破固有經營文化,包括裁員及重組業務,最直接及激進方法是招攬外國管理層。日企的外國人舵手一向不多,日經指數成分股中,目前只有兩位外籍CEO,迄今最成功例子只有日產汽車社長高恩,他把車廠從倒閉邊緣挽救過來。
然而,更多日企外籍CEO最終是不歡而散。其中日本板硝子的前美籍舵手內勒去年突然請辭,聲稱與公司在策略上出現分歧,成第二位短時間內劈炮的外國CEO。
索尼的威爾斯前社長斯特林格在任多年,未能扭轉電視機業務虧損和重振昔日的創新動力,部分原因是未能擺平各部門的山頭主義。
即使上述不快例子,老牌藥廠武田製藥,最近委任法國籍的韋伯出任營運總監,並成為下年接替社長長谷川閑史的大熱人選,希望透過其長達廿年在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的經驗,開拓海外市場。
與其他公司不同,武田「去日化」更徹底,較早前已招攬首位外國財務總監,人力資源部門亦由外國人出掌,最高管理班底幾近是「老外」,所有高級會議均以英語進行,且看能否有一番新景象。
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