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晚,美國勞工部公布,十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0.4萬人,相當於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一倍。從多方面的數據來看,美國復甦應該是一個高確定性的趨勢,至於快慢則取決於政府對於退市的控制力度。今年年初資本市場已開始炒美國復甦概念的股票,說到復甦,大家很自然想到自金融海嘯以來,價格就跌了很多的美國房地產。因此,今年港股中,跟美國房地產有關的股票,如創科實業(00669),及敏華控股(01999)等等,其股價都大幅跑贏指數。
當房屋漲價,自然感覺身家豐厚了,安全感增多,這將有助消費。這邏輯聽上去熟口熟面,因為這就是過去十年中國人在經歷的改變。筆者認為這一套行為邏輯在所有人類上都是說得通的,只不過是對於每個國家的影響力有所不同而已。例如,美國人跟中國人比較,房價上漲對於華人消費力影響是較深的。
先假設房價上漲對於美國人的消費仍是有幫助的,再加上經濟好轉帶來的工資上漲,那麼下一波受惠美國經濟復甦的應該是消費品行業。於這方面,美國跟中國的情況有點不同,美國已過了剛富起來這階段很久,現在只是經濟復甦,因此即使他們可能會多買了些奢侈品,但都不會像中國人般瘋狂。他們應該是偏向於消費在一些娛樂,或能提高生活質素及提升生活效率及安全性的產品上,例如增加外遊次數,購買能為生活上帶來更多方便的電子消費品及購買性能更良好的汽車等等。
港股能直接給美國出口消費品的公司並不多,但是給美國消費市場提供中間產品的公司是存在的,例如出口汽車零部件的公司等等。這種公司看上去有點間接,但是一般來說能做美國生意的中國公司,其質素有一定的保證,只要估值足夠低,持有的投資者不妨給點耐性去等待。
申銀萬國證券香港聯席董事 王雅媛(Victoria)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我的投資博客:http://wangyayuan.qzon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