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鐵定律 求量要減價

政府為住宅樓市「加辣」快滿一周年。去年十月底,連環推出兩項辣招,分別是加強版額外印花稅,以及針對非港人和公司買家的買家印花稅。這兩項突如其來的招數,即時令住宅樓市交投進一步下挫,樓價則企硬,形成「量跌價升」的局面。不過,這情況看來已起了變化,隨着多個新盤齊推,樓市明顯正朝着「量升價跌」的方向轉變。

自從額外印花稅在三年前推出以來,炒家已近乎絕迹,因此去年推出加強版,主要是焗人買樓自住,姿勢多於實際。買家印花稅便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且明顯是針對豪宅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特別多買家並非港人,亦特別多買家以公司名義入市,打壓的效果相當顯著,過千萬元豪宅買賣註冊佔整體交投的比例從高位回落,當中內地買家的佔比跌幅更大。

一年過去,面對樓市破冰無期,發展商已按捺不住,明白到在辣招打壓下,量與價的關係此消彼長,價硬便量跌,如要量升惟有價跌,才能抵銷各項辣招的影響。因此,近期推售的多個全新樓盤及貨尾,均採用了向買家補貼辣稅這一招,牌面上定價酌量下調之餘,計及發展商補貼的稅款,實際減幅可達兩成或以上。以市場反應判斷,樓價從高位回落兩成能激活需求。

其實,補貼辣稅這一招,背後大有「竅妙」,維持樓價表面上硬淨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據一些代理指出,由於涉及辣招的法例仍未過關,目前僅是以「託管」形式交稅。換言之,如果法例草案最終拉倒,相信所有補貼款項可物歸原主。不過,政府一再重申不減辣,法例過關應是時間問題,估計補貼辣稅只是為市場摸底的權宜之計。由於印花稅是按價徵收,若然樓價向下是大勢所趨,真正減價同樣可降低買家的印花稅負擔,效果更直接。

樓市目前面對的主要是需求受壓抑,還未認真觸及未來住宅供應大量增加的問題,考驗才剛剛開始。近日多個新盤推出,已經予外界大混戰的觀感,涉及的單位數量實際有限,發展商卻要絞盡腦汁吸客。試想想,待批預售樓花單位超過九千三百個,預計還會陸續增加,如果求量就要犧牲定價,樓價怎可能長時間維持在目前水平!

還有就是美國息口走勢。雖然聯儲局的退市時間可能被一拖再拖,但市場共識是退市大方向無變,加息是遲早問題,而且極有可能發生在本港住宅供應顯著增加的時候,屆時真是雙重夾擊。不要以為加息只關乎供樓利息開支,市場利率實際上是所有資產的定價基準,一旦加息,資產價格便要全面重估,由此推敲,樓價從高峰回落兩成甚至更多,又有甚麼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