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違約危機恐重演

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今日出版新著作《地圖與疆域》,談論美國政治和經濟問題。格老近日接受多個外電訪問,讓外界率先窺見新作內容,惹人注目的地方包括格老為自己平反,堅稱低息與樓市泡沫絕無關係,把兩者扯上關係是荒謬至極,又提到面對政客拒絕妥協,美國債務談判僵局引發違約危機的情況很可能重演。

令格老耿耿於懷的,是自經濟衰退後,聯儲局八七年至○六年間在其掌舵下增貨幣供應及推低息政策遭大肆批評,被指引發資產泡沫。格老稱,○七年才首次從擔任共和黨顧問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身上,聽到將低息與樓市泡沫扯上關係的理論。

堅持樓泡元兇非低息

格老指出,泰勒的理論滿足了兩黨中針對聯儲局的政客的政治目的,但實際上,他曾撰文逐點攻破泰勒的論點,可惜根本沒有人讀那篇文章。

格老續稱,他沒繼續爭論,因泰勒是他的朋友,他感到遺憾的,是泰勒的理論在沒證據支持下勝出了這場爭論,更成為了市場「常識」。

事實上,有評論為格老講好話。評論提到,八一年樓市榮景期間,聯儲局正以急速步伐加息,當時市場人士認為,國民以房屋資產進行投機,是導致樓市熾熱的原因。

評論指出,雖然一般相信人為低息令美國樓市蓬勃,但從基本經濟理論上站不住腳;外界亦應記得,當時的樓市榮景可謂全球性的,有些地方的利率遠較美國為高,亦沒有房地美或房利美的存在,甚至難以取得房貸,但仍無法避免樓市升溫。

格老不願意評論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政策,僅願意從整體政策評論,稱個人不主張干預,因市場運作有效,除非它們被破壞。格老又提到下任主席提名人耶倫,稱二人為好友,雖然很多事情看法不同,但仍喜歡與她談話,因為她總是有觀點、有理據。

巨債歸咎兩黨福利競賽

此外,對於美國國會近期的財政爭議,導致美國幾近爆發債務違約,格老形容,這是自五十年代來所見過的最惡劣情況,並批評政客在「玩火」,強調債務系統建基於信任,若信任被破壞,整個系統也會爆破。

他續指,當前國會的分裂局面源於民主共和兩黨對就處理福利增長一事上分歧,他研究國內儲蓄總額後發現社會福利增加與國家儲蓄減少相關,由於兩黨競相提高社會福利,蠶食國家儲蓄,是美國需要舉債的原因之一。

新著揪出海嘯兇手

格林斯潘○七年出書《動盪的年代》後,未幾爆金融海嘯,格老不諱言這場災難顛覆他一直堅守的觀念,尤其過去深信非理性行為不能分析,改口認心理行為可估量,且不能忽視其對市場的威力。

恐慌可毀市場

提出「非理性亢奮」的格老與其他經濟師一樣,未能預視美國樓泡及其釀成的危機,於是他花上兩年時間研究數據和圖表,並寫下今次出爐的新書《地圖與疆域》。

格老坦言,金融海嘯爆發後數天,讀到一篇題為「我們經濟學家知道一切嗎?」的文章,此後逐步找出自己的盲點。他初時結論是經濟中非金融環節一直穩健,問題是金融業特別易受市場亢奮及恐慌打擊,研究羊群心理時更推翻其過往看法。

格老說:「觀乎企業周期,總是亢奮能將之推上天,恐慌能把它推倒。」又稱:「恐慌效應可產生的市場波動,比亢奮大最少兩倍......過去我從不敢寫下如此結論。」

格老稱,預測者往往錯誤假設人類總會理性決定,但他認為人們在可預知的情況下,仍會採非理性做法,這正是經濟模型經常提到的「動物本能」,而且具持續性。

格老回憶已故老友、客觀主義哲學家蘭德曾告訴他,若不顧及人類天性及非理性一面,就會錯過人類行為的一大部分。當時兩人討論的並非經濟,但亦令格老如今意識到情緒及直覺對市場的影響。

格老讚揚心理學家兼普林斯頓名譽教授卡內曼,把心理觀點應用其經濟理論上,帶挈後者○二年獲諾貝爾經濟獎。

格老言論重點

低息與樓市泡沫絕無關係,把兩者扯上關係是荒謬至極

面對政客拒絕妥協,美國債務談判僵局引發違約危機的情況很可能重演

政客在玩火,債務系統建基於信任,若信任被破壞,整個系統也會爆破

不主張干預,因為市場運作有效,除非它們被破壞

與下任聯儲局主席提名人耶倫為好友,雖然很多事情看法不一樣,但仍喜歡與她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