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財政復興之路

不少投資者都意識到,成熟國家中家庭過度借貸、銀行趨避風險及政府債台高築問題,仍待解決。儘管減債過程持續,但大部分成熟國家的消費開支,以及商業投資將維持在低水平。儘管這些問題仍然存在,美國聯儲局、英倫銀行和日本銀行等主要中央銀行所採取的進取貨幣寬鬆政策,利息維持低水平,令不少股市創出新高。

美銀行體系邁向復甦

展望今年下半年的前景,主要取決於成熟經濟體能否迅速改善當地家庭及金融業的財政狀況,其次是解決公營機構及政府負債問題所需的時間。儘管新興市場經濟大多負債較少,但由於難與成熟國家的發展脫鈎,本年的增長因而受拖累。

美國在修補債務狀況方面,已取得理想進度,私營範疇的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已降至○四年的水平。受惠於銀行重整資本及聯儲局慷慨,加上持續地向市場撥備流動資金,美國的銀行體系正邁向復甦之路。整體銀行借貸自一一年三月起以每年4至5%幅度擴張,而歐元區及英國的銀行借貸仍在收縮。

美國家庭亦現良好進展,負債佔可動用收入的比率,已由高峰期的134%下跌至去年第四季的110.7%。負債比率下跌24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債務償還、撇帳及收入增長等。今年的前景方面,個人收入增長繼續放緩, 美國聯邦政府或在今年面對嚴峻調整,主要取決能否成功解決「財政懸崖」──即稅務優惠屆滿和實施自動削支機制──生效後的影響。因此,儘管美國聯邦赤字已大幅收窄至只佔GDP的4.5%,但仍會拖累GDP增長。

歐元區今年持續衰退

在德拉吉上任前,歐洲中央銀行不願意成為最終貸款人,導致歐元區銀行改善財政狀況方面遠遠落後於美國的銀行。另外,以整體歐元區來說,銀行借貸仍然下跌,意味着銀行仍然傾向迴避風險。

歐元區各國的家庭財政狀況好壞參半,但受危機影響的國家整體出現債務水平高企、房價疲弱及高失業率等,而核心國家的情況則普遍較佳。如圖所示,幾乎沒有歐元區內家庭和企業為債務去槓桿化。政府方面,受危機影響的周邊國家GDP下跌,導致主權債務佔GDP的比率不跌反升,這意味宏觀緊縮措施須維持較預期更長時間。令人遺憾的是,歐元區今年仍持續衰退。

中國財政背後有隱憂

中國及大部分亞洲經濟體(日本除外)在90年代的金融危機過後,已修補並恢復良好的資產負債表,因此能在○九至一○年間快速復甦。儘管如此,在本地及外圍因素雙重影響下,中國的經濟體系較官方數據顯著放緩。當局至今未有重大應對政策,反而採取較審慎的措施。中國政府未必能再次如○八至○九年期間推動貨幣及財務擴展措施。中國的經濟結構高度集中於出口及固定資產投資,兩者均受環球增長疲弱顯著拖累,使增長放緩加劇。

其他亞洲市場(日本除外)亦面對類似情況,主要受困於出口減弱。然而,個別市場透過減息及放寬信貸以抵銷外圍增長放緩,但僅靠這些措施不足以逆轉環球經濟正邁向增長疲弱及通脹較低的趨勢。

祈連活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