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產生活降呢

早前在宣讀今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財爺形容自己平日喝咖啡、看法國電影,過的是中產生活;但以曾俊華的年收入達400多萬元,道理怎也說不過去!而按照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指,約有55%每月收入為1.5萬至5萬元間的本港家庭被歸類為中產階層。然而,這並不值得引以為傲,因為這批香港中產階層,生活質素與美國的中產階層相比,可謂有天淵之別。

姑勿論如何,若以香港中產階層現收入,與歐美以至亞洲等地的中產階層比較,大家的生活質素有何差異呢?

《紐約時報》最新調查指,在紐約,中產階層的年收入在4.5萬到13.4萬美元,在美國其他城市的數據則為2.5萬到10萬美元,可見紐約生活水平高於美國其他城市。如果紐約市民想要過上真正的中產生活,並且具備一定購買力,那麼,他們一年至少要賺8萬美元(約62.4萬港元)。

負擔沉重購買力弱

另外,紐約的中產階級買樓至少要花費20萬至58.8萬美元(約156萬至460萬港元)。而紐約豪宅區的曼克頓去年的平均房價在146萬美元(約1,138萬港元)。

這樣看來,美國中產的樓價負擔,與中國的上海和北京,以至香港相比,卻並不算高。這顯示同為中產,但美國的中產階層背負人生中主要支出的樓價相對本港中產階層輕鬆。購買力以至生活質素自然也較愜意!亞洲國家或地區的富裕程度遠不及歐美國家,所以不能用美元的絕對價值來劃分是否屬於中產階層。而且亞洲各國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很大,因此中產階層年收入的底線差距很大。

至於全球各地中產階層定義較為接近的是,中產階層必須包含:一、生活在城市裏;二、年齡25至45歲間;三、有大學學位;四、專業人士;五、年收入至少在1萬至6萬美元之間等五個條件。

中產收入 草根生活

在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四年半後的今日,本港去年樓價已位居全球最貴的城市首位。與美國、日本,甚至乎中國的中產相比,由於樓價高企,政府政策傾斜等影響,難怪現時的本港中產階層都自嘲為「中產收入,草根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