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投行筍工全新演繹

JP摩根及高盛業績已出,更「引人入勝」的是全球大型投行高層的薪酬,自金融海嘯後有否「改善」。

還記得一一年九月美國曾出現「佔領華爾街」行動,民間不滿「金融霸權」壟斷財富,為何一小撮人可操控社會上99%的財富?投資銀行家、對沖基金大鱷是否一定貪婪?當民間要承受企業、金融大機構(如雷曼兄弟零八年倒閉)破產,很多人對投資行業參與者或也很反感,因為「金融霸權」只尋求短線利益,「金融才俊」這名詞或已成為貪婪的同義詞。

時移勢易,經濟或叫做有好轉,被減薪的投行高層薪酬也有增加。高盛CEO布蘭克費恩去年總報酬為2,100萬美元,按年增加75%。但值不值呢?他的底薪為200萬美元,獎金及股票行使權卻增加一倍,分別為570萬及1,330萬美元,而銀行的盈利則增加了兩倍,75%的總報酬加薪對董事局來說是「還可以」的。到最後,任何要員的薪酬調整也要董事局通過才可成事。

由頂尖的薪酬話題再「降呢」,談談投行的入行行情。我的姨仔是某前投行人力資源部高層,從她口中知道不少投行人力資源領域的故事,我也有參與投行入行新丁的訓練課程,粗略而言,不少長春藤畢業生在雷曼爆煲後數年已對投行再度憧憬,視之為「筍工」之冠。

後勤專才成搶手貨

現時MBA畢業後的Associate Program,在「大行」制度下底薪通常至少也有10萬美元年薪,讀完頂尖大學的尖子,入行途徑是進入Analyst Program,底薪大致上也有6萬至8萬美元年薪作起點。他們要接受十八至三十六個月新丁計劃,每天早上八時至很多時凌晨才結束,如用時薪計算,人工並非高,但更重要是年尾花紅,在「後雷曼」世界,三十六個月花紅是沒可能了。在歐洲,有政客更想立例,在歐盟共同體下的投行,不可能有多於二十四個月的花紅給員工。

在投行的領域,很多人有誤解,希望一入行要做前線(Front office)工作如融資(Corporate Finance)、交易(Sales & Trading)、衍生工具部門(Derivatives)等,這才叫出色。其實現時投行更着重後勤(Back office)的工作,這包括了投行的內部監管(Compliance)、法律(Legal)及風險管理(Risk)等部門。以往,後勤是非收入部門(Non Revenue Producing),所以沒太多人想入這條「Stream」,但現在後勤及監管專才,成為投行領域的「搶手貨」。

自組公司兼顧太多

由Analyst Associate(花名叫阿蘇),再「升呢」至副總裁(VP),快的可能五至七年已成事,但再升上去董事總經理(MD)並非是易事。做前線去找生意,或「Take Risk」的交易員,「壽命」或比起做後勤的尖子短,但他們有些會在適當時候跳出來,自組公司做私募基金或對沖基金的生意。這例子多不勝數,「賺錢之神」普爾遜由顧問公司的合夥人身份,「升呢」跳入前投行Bear Sterns當合夥人,再創辦對沖基金公司Paulson & Co.,雖然過去兩年Paulson基金表現一般,但也曾風光一時。

最後,你可能問,自己創業是否upside更多?創業非很多人「那杯茶」,因要兼顧太多。結束前請看去年全球十大最賺錢的對沖基金要員,所賺的錢相比高盛CEO高出很多,但「付出」也更多!下周再見!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投資經驗逾20年,曾任全球最大型倫敦上市對沖基金地區主管,目前為一家族資產公司董事局成員,活躍於流動與非流動策略,以環球長短倉為主打,並曾撰寫數本金融著作。他於○六年組織哈利車隊 Ride 4 Hope,盼望在金融以外做有意義的事情,作另類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