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的出口猶如經濟的寒暑表。經濟好轉時,市場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寶星首飾廠於行內已有逾三十年歷史,金融海嘯時曾面對訂單縮減的問題,但慶幸棋早一着,於○六年時開始將重心轉向新興市場,才成功避過一劫。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去年香港珠寶玉石總出口超過1,600億元,約佔總出口5%左右。而當中出口至中東等新興市場,更錄得雙位數增幅。寶星首飾廠以珠寶生產及出口為主,每年營業額達3億元,六、七年前,出口地以歐美為主,但近年業務重心轉移,東歐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已佔其營業額的七成左右,反而傳統市場只剩下三成。
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吳宏斌指,傳統市場經濟轉趨疲弱,新興市場的發展反而較快,對珠寶的需求增加。「付款模式上,美國市場以往多要求『放數』(貨到後才付款),但新興市場則多先付款,然後我們才放貨,故風險反而較少;口味方面,一線城市如歐洲等地鍾情高檔次及時款設計,其中以半寶石製造的首飾較誇張及大件,頗受美國客人喜愛;而二線市場則以傳統款式為主,如俄羅斯珠寶偏『細件』,其耳托做法亦比較特別。」
近日金價急跌,金行外亦擠滿搶金條的人潮。黃金作為珠寶首飾的材料之一,金價升跌對生產商影響有多大?他稱,金價波動較其他原材料大,具上落風險,故通常與客人確定訂單後,公司會先與客人協議好買入的金價,然後立即買黃金實貨。如果當時金價不高於協議價位,公司會立即買入,一旦金價升至高於定價的水平,則會等待需要時才買入。他指,其公司不會推測金價高低,只會按照客戶訂單而做,所以經營風險不會受到金價升跌的影響。以一般訂單來看,通常黃金及鑽石(或寶石)的用量各佔成本四成左右,而較昂貴的首飾,黃金的佔比則相對較少。
三十年間,寶星經歷多次轉型,由歐美移向新興市場、從象牙工藝品轉向珠寶首飾生產。其實,早於自立門戶前,吳宏斌曾於象牙公司做了13年「打工仔」,累積一定客戶基礎後,才開設屬於自己的公司。他感謝客人對他的信任,雖然資金不多,亦讓他先取貨、後付款。公司成立五年後,他開始將部分業務轉往首飾,至八九年國際禁運象牙,更全面轉為生產首飾。
轉型初期,路的確比較難走,因珠寶市場講求設計及款式,他亦必須重整樣板,一邊做一邊學。「開始時仍在摸索階段,產品更被美國客戶彈得一文不值,至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好轉。由於當時本港廠商競爭力開始降低,故決定將廠房搬至番禺,並於九一年開始投產,員工共有800人。但近年港商於內地騁請的員工數目減少近一半,廠房規模變相縮小。寶星○四年搬入新廠房後,員工只有400多人,由於訂單並不穩定,寧願減少固定員工人數,多接的訂單則選擇外判,以控制成本。」
作為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榮譽會長,談到中小企之苦,他感慨生存空間愈來愈小。雖然「個人遊」推動本港經濟,但只有品牌受惠,中小企由於無法承受高租金,更被迫遷出一線商場。去年政府推出一項10億元的專項基金,以協助中小企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內銷市場,當中不少申請亦來自珠寶行業,他認為,升級轉型不應限於內地市場,期望政府能改善制度漏洞,真正切合中小企需要。
成立年份:1980年
業務:珠寶出口及生產
出口國家:俄羅斯及東歐為主
今時今日,創業彷彿成為年輕人向上爬的主要途徑,但在訪問過程中,吳宏斌卻多次強調生意是「不熟不做」、創業前要做好市場調查。
他認為,如果貿然進入一個陌生市場,十居其九都是失敗收場。原來這位在珠寶界立足多年的老行尊,也曾經想過跳出固有框框,開拓另一片商機,但最後卻只有黯然離場。
他於○二年起擔任埃塞俄比亞駐港名譽領事,開始接觸到其原產地咖啡。由於咖啡質素好、價錢略較南山咖啡便宜,故引發開咖啡店Kafa的念頭。
他謂當時「在香港開了四家分店,南京開了三家,但因地點、品牌等問題,咖啡店一直虧本,每個月蝕幾十萬,三、四年後只好結業收場。」
他續指:「其實,自己一開始便評估錯誤,當時灣仔分店的租金高達十幾萬,單靠售賣咖啡根本無法維本,最後只好加設set lunch(午市套餐)及小食;加上香港真正懂咖啡的人有限,少於一成人會因為一杯黑咖啡而光顧咖啡店,反而奶類飲品、地點及品牌卻是重要因素。」
雖然咖啡店已結業多年,但其辦公室內仍然放滿Kafa咖啡,記者亦因此有幸品嘗到這杯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味道的確濃郁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