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底子好 亞洲起動

在亞洲(日本除外)區內,韓國及台灣等較小型經濟體系在一○年至一二年底的出口增長放緩,情況與中國同期的出口增長相若。韓國及台灣的出口增長在一○年初回升至逾40%後逐步放緩,並於一二年初錄得負增長,然後大致維持不變,直至一二年末季經濟似乎正溫和復甦為止。

成熟市場帶動出口

若以出口水平衡量,則較難確定韓國及台灣的經濟是否復甦。出口回升只因在一一年底下跌所致,因此去年底的按年數據僅反映較低的基數。鑑於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高企(韓國為接近50%,台灣則為70%),兩國均不可能出現自主及本土帶動的經濟復甦,亞洲(日本除外)多個國家的情況亦然。

亞洲(在此包括中國、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連同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的出口增長,主要取決於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國家的預期活動水平。經合組織的領先指標預測成熟國家的活動略為回升,意味着若趨勢持續,亞洲出口將於今年增長約10%(以美元計)。

鑑於利率管制已大致解除,加上非銀行的信貸來源並不重要,因此存款貨幣銀行(DMBs)成為主要信貸增長來源。在一○至一一年,韓國、台灣和香港的DMB向私人機構提供的銀行信貸增長率略高於13%,但在去年顯著放緩至同年十一月的1.8%。東盟(印尼除外)地區(ASEAN ex Indonesia)在一○至一一年的首個信貸增長期較韓國、台灣及香港遲一或兩個月才開始,而且為時較長,信貸增長率在一一年六月達到16.6%,但於其後的放緩步伐遠較溫和。在去年十一月,信貸增長放緩至13.1%。

在○八年至○九年經濟逆轉後首先復甦的是韓國、台灣和香港,其次是東盟地區,最後是印尼。

亞洲通脹持續降溫

自○九年以來,上述各地消費開支相對強勁,亦大致與信貸增長率相符。與韓國信貸大幅放緩一致,台灣和香港對比上述經濟體的消費開支減速最顯著,而且各地對今年預測均非常溫和。

通脹降溫是利好迹象。去年十二月,亞洲綜合通脹指數放緩至4.4%,幾乎與九九年後的平均水平相符。自○五年以來,區內通脹率曾兩度飆升,每次均與食品及能源價格上升相關,雖然亦因貨幣及信貸增長微升而帶動。鑑於韓國、台灣和香港的信貸增長已顯著放緩,而東盟則正逐步減慢,因此預測近期的通脹升勢將進一步減退, 今年區內通脹率可能低於4%。

在一○年及一一年,輸往成熟國家的出口增長放緩,因此亞洲經濟政策官員再容許一定程度的貨幣貶值。亞洲央行亦下調當地利率,為推低匯價提供市場主導理由。自去年下半年起,大部分亞洲貨幣走強,加強區內通脹下跌趨勢。貨幣繼續升值,加上成熟國家的需求溫和以及最終商品價格下跌,均意味着亞洲各國的通脹將於今年持續下跌。

亞洲較小型經濟體仍高度依賴出口,以及歐洲和北美洲經濟逆轉導致上述亞洲國家經濟放緩,但有關趨勢已結束。令經濟進一步放緩的當地因素(貨幣及信貸增長、利率緊縮政策)經已消失。總括來說,相信經濟在一三年會輕微好轉,大部分亞洲國家將繼續溫和增長,通脹將進一步下跌。

祈連活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