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財政懸崖危機在幾經討價還價下,終於達成共識,不致墮崖,環球金融市場鬆了一口氣,各地股市因而做好。然而,美國能夠在懸崖邊喘一口氣,並不代表問題解決了,目前只是避過一旦出現財政懸崖的嚴重後果而已。
從經濟角度來看,其實問題並無處理過,就如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當下逃過鬼門關,不等於可康復出院,可是大眾已經急不及待開香檳慶祝!
美國的龐大債務是個死結,在總統奧巴馬上場前,其競選綱領已在大打財政牌,大有加稅和削開支之勢。當奧巴馬成功上場後,美國債務並沒有好轉過,反而是泥淖日深,到真的過不了關,才在發債上限進行談判。
雖然當時就發債提限上達成協議,但前提條件是需要削赤,假如削赤不成便會自動削減政府開支和加稅,正是財政懸崖的來由。在這個環節上,只要美國政府可在減赤上下點工夫,財政懸崖根本可以避免,偏偏減赤說易行難。現在逃過財政懸崖,發債很快又碰到上限,到時相信又會有一番爭論。
現時美國的國債已快到上限,假如債務沒法減少,一到債務的法定上限,便意味着美國無法再發新債,影響的除了政府開支以外,更重要的是美國將來的信用程度,因為不少國債是以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發行,如果到了發債上限而無法發行新債,舊債便有違約風險,是金融市場上一個擔憂。
平心而言,假如美國可以在削赤上下定決心,當赤字減少了,對債務的需求自然會有所減少,即使發債到了上限也可熬得過來,大前提是因削赤成功令債項不用繼續增加。在這個如意算盤裏,是要以削赤配合發債,而非單看發債上限。
然而,根據美國在赤字累積的歷史和經驗,要削赤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畢竟在經濟低迷下,要求政府投入資源的聲音日益高漲,在民意和選票壓力下,令大幅削赤不容易達成,債務上限便成為美國信貸聲譽的一個緊箍咒,也是現在美國財政懸崖危機中的一個重大金融風險。
從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往績來看,彼此爭議相信是必定的了。這種爭議不無爭取政治本錢的味道,更多的是姿態宣示,尤其是要藉着事件將對方打造成財政困局的元兇,自己則是為了大局而願意妥協的受害者,為的是要在未來選舉中累積籌碼,在削赤和提高國債上限兩方面都可向選民交代。
所以,筆者對美國的財政危機看法比較正面,雙方很可能以再提高美國國債上限為結局,從共和黨在野的角度來看,這個新上限應該不會太高,因為新上限很快又會被觸及到,到時共和黨又可以趁機抽水。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