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去年十二月的進出口表現,絕對說得上「出乎意料地好」。進出口額同創新高之餘,出口按年升百分之十四點一,遠好過十一月的百分之二點九;進口按年升百分之六,比十一月的零增長好得多。由於貿易順差大增,意味着淨出口對經濟增長帶來實在支持,相信下周公布的GDP數據亦勝預期。可是,無論上月外貿表現如何亮麗,難掩背後疑問重重。
首先,為何去年十一月的進出口出乎意料地差勁,在市場普遍睇好之下忽然失去動力,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當時會否有一些特殊原因,令進出口活動被延後,推遲到十二月才進行呢?如果是這樣,便變相提振了十二月份的外貿。其實,把十一及十二兩個月的數值加起來,作整體計算,出口及進口的增幅便大致回到市場預期的區間,不再那麼驚奇了。
其次,內地去年全年的進出口表現,經常大上大落,與實體經濟的去庫存活動頗為脗合。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下,買家入貨後,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再落單,要等待庫存清得八八九九,才會再次入貨。因為買家擔心市況突然逆轉,不想被大量存貨累死,結果導致進出口表現時旺時淡。如果未來進出口繼續波動,便預示着歐美經濟強不到哪裏。
第三,內地個別月份的出口異乎尋常,可能是受特殊的產品周期影響,最突出的肯定是久不久便換代更新的智能移動通訊裝置。內地海關在去年十二月份的全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中,加入「手持無線電話機及零件」這類別,當月出口額近一百二十億美元,排第三。這類產品比重愈高,每逢有新產品面世,出口便突然轉強,遇上空窗期,增幅便回落。
最後,內地的進口需求相對較弱,與中央期望以內需帶動增長的目標,相距仍遠。當然,單看進口增幅並不能說很差,可是與出口相比,便低了一大截。而且綜觀去年的全國進口重點商品中,金額比較突出的是原油、鋼材、銅材及氧化鋁等原材料,明顯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多過與民間消費的關係。從進出口變化對比,內地仍在靠投資帶動增長。
雖然內地外貿在去年最後一個月來個大翻身,但以全年計,增長「保十」的目標已經落空。展望今年,除非歐美經濟顯著復甦,否則不容易擺脫大上大落的格局。當前出口強於進口,加上表現反覆,反而不利市場氣氛,因為貿易順差大幅增加,必定惹來貿易對手不滿,容易發生爭拗;時強時弱的數據,亦令中央在制訂財政及貨幣政策時難作準確判斷,放鬆政策來扶持外貿的機會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