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道,儘管美國不精於組裝如智能手機等小型產品,但在製造「大大件」如採礦用貨車的大型機械工業上仍具領導地位,更錄得大量貿易盈餘。
事實上,建築及採礦機械設備生產商Caterpillar及日本建築機械商小松,分別為製造大型採礦用貨車市場的第一及二位,共佔全球銷售85%,均於美國設廠,而它們的製成品大部分都付運出國外,它們的存在為當地引入大量技術和供應商,帶旺製造業勞工市場。
採礦業研究機構Parker Bay Co.預測,今年可付運至少200噸重量的大型採礦用貨車的生產數目,或由去年的1,591輛升至介乎1,900至2,000輛,其中超過90%於北美洲工廠製造。
雖然美國今年頭九個月工業產品貿易赤字達5,097億美元,但主要受服裝及消費電子產品拖累,如僅計包括飛機、工業用引擎、挖掘機、鐵道及採礦設備等重工業產品,當地出口遠多於入口,這主要歸功於當地擁有大量製造高科技軍用設備的專業技術和人才,而這可應用於製造其他大型工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