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已故「教主」喬布斯去年初晚宴上曾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流失的職位一去不返,但現任行政總裁庫克日前卻在訪問中宣布投資逾1億美元,把部分Mac電腦生產線搬返美國,分析指這反映中國製造業生產成本愈來愈高、去年日本地震及泰國水災令科技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安全問題,以及來自美國本土的政治壓力。此外,頁岩氣革命也令美國工業重拾競爭優勢。
蘋果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結束所有美國生產設施,庫克在訪問中承認,很難把所有生產工序搬返美國,主要是部分技術已消失,而非成本問題。庫克接任舵手前,一手建立Apple現時極高效率的生產供應鏈,他於五月一個會議上稱,教育制度需要徹底改變,協助製造業回歸美國。
庫克未有透露計劃進一步詳情,外界揣測Apple可能與合作夥伴在美國生產更多Mac零件。券商派杰估計,Apple一三年投入美國生產線的資金僅佔明年資本開支2%,而去年整體生產設施及基建的資本開支為95億美元。Gartner分析員米拉內斯指這純屬試驗性質,萬一計劃失敗,亦可宣稱曾經試過。Mac最近一季僅佔Apple收入少於兩成。
三星電子已開始在德州生產由Apple設計、用於iPad及iPhone的微型處理器晶片,部分新iMac已通過聯邦貿易委員會的產地標準,印上「美國裝嵌」的標記。
不過,顧問公司Booz & Co製造業專家邁耶認為,Apple並不單純有政治目的,因自去年日本地震影響全球供應鏈後,很多科技企業重新考慮生產策略,避免過分依賴亞洲,擔心出現「火燒連環船」情況。
另一顧問公司BCG報告亦顯示,重新把生產線搬回美國愈見吸引,特別是製成品在美國出售,主要是中國生產成本急速上升,預測每小時勞工成本由十五年前只及美國3%升至一五年的17%,Apple代工商富士康所在地的深圳,地價每方呎高達21美元,拋離北卡羅萊納州低見1.3美元,還未計燃料價格上升推高運輸成本。另Asymco流動通訊業分析員德迪鳥稱,Apple重新涉足生產工序,將有助控制本身的知識產權。
事實上,愈來愈多美國及外國企業先後公布在美國開設廠房,其中聯想(00992)為加快產品運送速度,十月時宣布將在美國生產Think品牌電腦產品,而新廠房可創造115個職位。亦有部分美國大型企業加快在本土創造就業,目的是加強政治影響力。
然而,券商Stifel Nicolaus供應鏈高級分析員希林向Apple大潑冷水,指沒有理由在美國大量生產個人電腦,稱大型電子生產商如Felixstones及Jabil Circuit均已撤出電腦生產業務。此外,電子業供應鏈大部分位於亞洲,把組件運回美國裝配絕不便宜。
1980年:為生產Apple II電腦整裝待發,宣佈於德州及愛爾蘭開設分別逾15萬及4.3萬平方呎的工廠
1981年:於新加坡設廠製造電路板
1983年:於加州開設自動化工廠製造第一代Mac電腦
1985年:關閉六間工廠中的其中三間,並宣布裁員1,200人,為架構重組的一部分
1996年:出售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工廠,並首次把電腦製造工序外判
2004年:關閉最後一間工廠,從此Apple大部分產品製造工序便設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