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券商半年蝕3.8億

證券經紀行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行業!證監會統計顯示,代表小經紀的C組經紀行,今年上半年虧損達3.86億元,「衰過」金融海嘯,同時今年首十一個月,已有十二家經紀行自願停業。業界認為,即使十月C組經紀市佔率回升,但預期全年C組經紀行仍會虧損,若預測屬實將是○七年以來,首度全年「見紅」。

證監會數據顯示,今年C組經紀行的財務狀況轉差,截至今年六月底止上半年,虧損高達3.86億元。○八年金融海嘯時,C組經紀行仍不用蝕本,還微賺1.64億元,若與○七年全年賺63.25億元比較,更加是「恍如隔世」。

業界表示,過去C組經紀行曾錄得半年度虧損,但全年計依然有錢賺,若今年下半年繼續虧損,將是C組經紀行○七年以來,首次全年計錄得虧損。

首十一月12家停業

事實上,經營環境差,今年自願停業經紀行數目大增,今年首十一月,已有十二家停業,平均每月有一家經紀行停業,反映經紀行不再「穩賺不賠」,過去「魚翅撈飯」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代表金融服務界的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將於本周三(五日)在立法會首次提出動議,要求政府採取具體措施,支持本地證券業的發展。他稱近年證券業的營商環境是「屋漏兼逢連夜雨」,大市成交已差,還要面對佣金割喉戰,證監會與港交所(00388)不斷收緊監管規則等。

證券學會會長李細燕稱,八大證券團體日前討論業界關注議題,最關心是「一業兩管」問題,指雷曼事件後,部分銀行提供五年免佣服務,因銀行可在其他業務幫補收入,此舉引起不公平及惡性競爭。

她指現時佣金割喉戰,「好多經紀行連最低成本都搵唔到」,更甚是現時「市場環境差,賺雞碎咁多,仲要規管多多」,加上港交所近年發展多,如領航星計劃,令小經紀成本增。

問及當局會否希望小經紀行合併,她說要視乎政府有何政策吸引小經紀行合併,如是否可協助進入內地市場等。

監管加重經營成本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亦表示,不少行家反映監管成本過高,現時生意已大減,遇上證監會實地視察,每次檢查又非短時間,經紀行要找專業人士回應,加重經營成本,指證監會其實已可透過財政資源規則掌握財政狀況,感覺有關當局不想市場上有太多小經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