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巴郡因持大量股票以致盈利倒退,及後「棄股從(企業)債」,斥105.5億美元(約822.9億港元),購入企業高息債及有固定回報的優先股。無獨有偶,本港基金首三季淨銷售額中,債券基金佔逾98%,以企債為主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佔逾三分一。有基金稱,因低息、資產價格波動、經濟存憂等,寧轉投企債博更佳回報,這可解釋為何資金湧港而未旺股市。
金融海嘯發生後,巴菲特共斥資100億美元,認購高盛及美國銀行優先股,當中美銀優先股年均股息達六厘;另外,他再將部分資金轉至風險較低、回報較穩定的企債市場,○九年先後買入多家企業高息債,包括斥3億美元,購入全美最大電單車生產商哈利(Harley-Davidson)息率達15厘的債券;同年又斥2.5億美元,買入著名珠寶商Tiffany & Co.債券,收10厘高息。
無獨有偶,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整體基金業淨銷售額約96.46億美元,當中債券類基金淨銷售額(即資金流入)達95.19億美元,相當於整體淨銷售額98%;相反,期內股票類基金則錄得9.78億美元淨贖回額(即資金流出)。
最特別的是,在全部債券基金淨銷售額中,今年首九個月高收益債券的淨銷售額達32.73億美元,相當於期內所有債券基金淨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上季,高收益債券淨銷售額佔債券基金比例75%,本質上確認美國推第三輪量寬(QE3)後,「收益類投資」是最受歡迎的投資主題之一。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研究部香港主管兼執行董事何偉華稱,「收益類投資」表現突出,主因是三大要素,第一是低息環境驅使投資者更冒險;其次是資產價格顯著波動,令投資者能憑資本增值(Capital Gain)來「賺價」的可能性降低;再者,經濟前景不明朗,寧可「收息」。該行較看好美國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企債。
摩根資產管理零售業務總監張嘉駒表示,低息環境料會延續至一五年,而且財政懸崖及歐債在未來一段日子會繼續困擾前景,料「收益類投資」會持續受捧,目前該行較看好亞洲企債及亞洲高派息股份。
另外,霸菱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投資經理Thanasis Petronikolos預期,新興市場央行在必要時,仍有大幅減息空間,相信新興市場債券前景依然值得看好。
有基金經理表示,投資企業債的最大風險是公司財政狀況,因債息愈高,愈反映公司需要資金,然而相信暫時不會有倒閉潮,所以願意「博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