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一線城市 買樓必選

自從一○年四月十七日,中央頒布被稱為「歷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的「國十條」之後,內地樓市的悶局已差不多持續了兩年,調控政策看來沒有放鬆的迹象,買樓的人處於普遍觀望的情緒,不停在喊這個問題:中國地產長期前景將會如何?

要分析中國地產長期前景,首先要看地產的真實需求,即是蓋出來的房子確實有人居住,而不是用來炒賣。決定內地地產真實需求,包括以下四個因素:

(1)人口因素: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在一九九○至二○一○年,20至60歲人口年均增長為1.2至1.3%,總量到二○二○年達到8.3億人的最高點;而在二○一○至二○二○年之間,20至60歲人口年均增長為0.25%,即是一○年是人口增速的轉捩點。

(2)城市化因素:從目前發展階段看,一一年中國城市化率為51.5%,峰值預期在60%左右,估計還有十年左右的提升空間。

(3)改善性需求因素:在九七年房改前,中國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7.8平方米,目前已經達到31.6平方米,是九七年的1.78倍;即是不考慮人口的變化,這項因素每年就能拉動銷售面積3至5%的增長。(4)自然折舊因素:假設普通住宅以四十年為限,房屋自然更新的需求,每年可以拉動地產銷售面積2.5%的增長。

供求平衡要等六年

如果把以上四個因素一起考慮,假定房地產銷售面積每年增長5%,分別考慮折舊、城市化、人均面積改善,整體房地產市場達到供需動態平衡的時間,以及房地產在建和待售存貨因素考慮在內,整體房地產市場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是一八年,即是大約還有六年時間。

這六年指的是總量層面的均衡,部分需求有限而供給過度的地區,可能已經接近均衡水準;但整體來說,房地產行業仍然是向上的,特別是城市中心區的房地產就更具發展潛力。

從美國26個大城市四十年的發展變化經驗來看,城市發展基本沿着兩條路發展:第一種是擴大分散化(65%城市採取此類模式),隨着城市擴大及人口增加,城市擴張的速度更快,人們更加傾向於居住在環境更好的郊區。

城市中心長盛不衰

另一種則是先分散再集中的模式(另外35%城市),居民先向外遷徙,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內城的公共資源和工作資源更具吸引力,居民又重新回到內城。

從中國城市公共資源集聚程度、交通便利以及油價水準來看,更有可能沿着美國第二條路徑發展,這意味着城市中心區的房地產需求將會持續旺盛,所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和東部發展較好省份,將會更具真實需求潛力。所以在內地買樓投資,貴一點也要買一線地區。

林一鳴

中信証券國際執行董事和企業及高資產值客戶銷售及業務發展主管,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哲學博士,曾獲選為「上海市1985年至2005年最優秀博士後」之一。被譽為「新波浪大師」的他,曾多次利用波浪理論準確預測股市走勢,更曾獲南韓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及美國最大之按揭證券顧問公司邀任研究顧問。他過去撰寫逾30本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