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A股炒法與眾不同

近日A股有些起色,但今年表現仍弱過歐豬,指數十年來「歸零」,反觀內地GDP最弱今年亦坐七望八,股市表現與GDP背道而馳,縱使GDP歷來多水分,但中國日益富裕是擺明的事實,可是股民卻損手爛腳,道理何在?

中國的股市結構和經濟結構均與別不同,單是16間銀行股上半年已佔2,437間上市公司總利潤超過一半,加上兩大石油股,此比例已達六、七成,但偏偏股民愛炒垃圾股不愛藍籌。上海A股平均PE為11.5倍,乍看並不算貴,但主要是被低估值的銀行股所拉低。

銀行股被指暴利,但股民卻對暴利行業不感興趣,PE低至4、5倍亦乏人問津,一堆地方債務風險已令人退避三舍。

邢理強覺得中國企業最明顯的弊端是產能過剩,好景便一窩蜂生產,水泥和鋼鐵業在需求高時,面對煤炭和鐵礦石等原材料成本壓榨,毛利率好不到哪裏,需求差時更要捱打。

國策股例牌癲完散

歐美企業靠技術、專利、創新和品牌,中國公司則靠大規模生產,遇着經濟不景氣,所受的衝擊亦大得多。中國搞產業升級轉型知易行難,「出口轉內銷」亦非簡單的過程,零售業很大程度靠公費吃喝玩樂所支撐,一旦「節約」,零售市道即時軟下來。

中國經濟離不開「國策」兩字,稅項及補助是上市公司兩大命脈,中國雜稅繁多,有些從量徵稅,有些從價徵稅,受國策支持行業不但有稅務優惠,甚至有龐大補貼。往年亂炒物聯網、三網融合、雲計算等國策股,今年炒頁巖氣概念股,全部都十畫未有一撇,狂炒一輪便散Band。

INVEST 邢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