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贏少賠多宿命難違?

今次我會淺談流動性操作策略,在北美、日本、澳洲及一些歐洲國家,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已為大勢所趨,今天的高頻交易,數年後或者已經變成了低頻,我們常常說「流動性策略」(Liquid Alpha),是指在二級市場 的買賣。

流動性策略,依然不斷地進化與改良,如果你不是「坐盤交易」的「粉絲」,又深信市場「供求力量」足以影響資產價格的上落,以下這十六字箴言,或可幫助你:「順勢而行、長短均可、控制風險、量力而為。」

金融市場可以作多作空,同樣地,這市場沒有不敗神話。普通人也好,專業投資者也好,理應最後獲利的策略,是追尋「大波段」的上落行情。在追逐「大波段」的領域,最容易犯錯的地方,是高度運用槓桿,結果導致資金曲線(Equity Curve)不斷慘賠,進入死亡陷阱。

濫用槓桿得不償失

在此舉一實例,大部分以股票為主打的長短倉策略,還是以兩倍槓桿為極限,即是說,如果有50球美元(一球代表一百萬)的操作資金,兩倍槓桿便是把交易資金當100球地運用,而當中的孖展,是要計息的。二○○八年金融海嘯前,有主要經紀(Prime Broker)曾對我這樣說:「Ed,最多可借大5倍呢!」

如果再用剛才所說的實例,50球美元變250球的槓桿,假如所有的事情也可以「順勢而行」,一籃子的股票如大升10%,5倍槓桿效應下,已帶來50%的進帳!但你不可不知,當你做「長」倉,放大5倍,如果一籃子股票下跌10%,這便是2,500萬美元的損耗,極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慘賠!

當然,另一個最容易勁賠的壞習慣,便是在賠錢甚至賺錢時也「死炒爛炒」,在高交易成本下(如收取印花稅),某些策略在某些市場是行不通的。不斷的in & out,是不理性行為,再加上賠錢時不懂得叫停,誰也幫不到你。以前我曾這樣想,不可能放棄任何一個獲利可行性機會,現在我會反問,除了何時買,更要問何時賣,甚麼是高機率交易(High Probability Trade)?

再談流動性策略的好與壞,二級市場,容易進入,因資本額也相對少,舉例,不需要有大量資金已可進場,你或可能在大泡沫形成的階段,用10萬元開始買賣恒指大期、牛熊證、期權等。

當幸運之神在你手時,你有能力把操作資金翻大10倍、20倍;但順勢變為逆勢時,便進入「贏少賠多」的輪迴宿命;有人再借,再賠,直到差不多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時才頓覺悟。

索羅斯力保正回報

如要說「神級」的操作,就是要力保每年有「日曆年正回報」,這是一生的追求,特別如果你想在這領域打滾。

量子基金的創辦人索羅斯(George Soros)雖然已經「封操」,在量子基金由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的三十一年日曆年內,有的是每個日曆年「正回報」,平均回報為34%。即是說,100萬美元在一九六九年放進去,每年複息增長後,回報變了80多億美元;這樣的回報,可以用「可怕」來形容!下星期四見,祝平安!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投資經驗逾20年,曾任全球最大型倫敦上市對沖基金地區主管,目前為一家族資產公司董事局成員,活躍於流動與非流動策略,以環球長短倉為主打,並曾撰寫數本金融著作。他於○六年組織哈利車隊 Ride 4 Hope,盼望在金融以外做有意義的事情,作另類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