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是銀行的集中地,上環則集結了眾多證券行,更是華資證券公司的發迹地,如今不論總行及辦公室均繼續植根上環,並以區內甲廈作為落腳點。有代理指,西港島線概念有助推動區內重建,而上環乙廈價格低水,屬中、小型證券公司落戶首選。
上環為華資證券公司的寫字樓集中地,韋堅信測量師行商業及投資部董事許偉國認為,情況受上環歷史文化背景所影響,「香港開埠後,遂成轉口中心,於中環經商的主要是外資洋行,而華資行則多在上環經商。其後自四會時代(詳見附稿)起,上環便順理成章成為華資證券公司發迹地。」
時至今日,外資與華資金融及商業的根據地依舊。大部分外資投行以中環為根據地,如法國巴黎銀行及野村等;華資證券公司則仍以上環為根據地,如申銀萬國(00218)及時富金融(00510)。
此外,由於上環毗鄰中環核心區,加上區內具港澳碼頭及擁有毗連西區海底隧道優勢,方便穿梭港島中西區及西九龍,吸引不少國企與華資企業落戶,如信德中心獲招商局與霍英東家族垂青。
受市場憧憬美國短期內將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商業核心區甲廈租金持續於高位。中、上環雖同屬商業核心區,惟受位置影響下,租金仍有差距,中環甲廈目前平均呎租為95元,乙廈則為約60元;而上環甲廈平均呎租僅約60元,乙廈價格更「超值」,平均呎租僅約30元。
許偉國指,上環目前屬商住混合模式,面貌正值新舊交替,而交通方便程度亦較中環遜色,為租金低水的主因。再者,外資投行主要從事大宗交易,如上市包銷,盈利能力佳,故可應付中環高昂租金;反觀華資證券行客群多以散戶為主,利潤較低,盈利能力待拓展,目前上環甲廈租金較中環具約四成折讓,故上環商廈對華資券商具吸引力。
上環指標性甲廈為證券公司集中地,當中包括由新世界發展(00017)及市區重建局攜手發展的新紀元廣場與中遠大廈,以及由李寶樁家族成員持有的李寶樁大廈等。惟值得留意的是,上環乙廈近年亦成證券界「新寵」,其呎租較中環甲廈幾近有七成折讓,可謂是中、小型證券公司(即辦公室員工人數在40人以下)落戶首選。
而且上環續有西港島線概念,根據港鐵(00066)中期報告,西港島線預料將於二○一四年通車,屆時將港島線自上環延至堅尼地城,有助吸引具指標性的甲廈進駐上環,加上區內新酒店項目逐步落成,未來將轉型為商貿及酒店綜合樞紐,變天概念十足。許偉國預計,「鐵路概念有助促進區內重建,改善土地規劃,料上環與中環甲廈的呎租在通車後,差距有望拉近一成。」
上環吸引不少金融機構進駐,時富金融早在○○年,就將辦公室搬到當時新落成不久的新紀元廣場,為首批進駐的券商。時富金融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鄭文彬於九八年加入時富,憶述公司兩次搬遷的情況。
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夕,時富集團收購當時的時富證券,包括其在環球大廈的辦公室,並以此為總行,翌年就搬往離中環核心地段較遠的中環中心,鄭文彬表示:「當時我們已看到網上交易的趨勢,但其時環球大廈的電力供應或者上網配套都不足夠,而新落成的中環中心就標榜提供光纖上網,於是就作出了搬遷決定。」
不久之後,時富再擴充寫字樓面積,剛好新紀元廣場落成招租。鄭文彬指,新紀元廣場離中環核心地區不算太遠,十分鐘內到達附近銀行及交易所,交通方便加上大廈配套與中環中心相若,但租金卻十分理想,於是由當時中環中心2萬多平方呎樓面面積,搬至新紀元廣場,擴充一倍多,並一直租用至今。
鄭文彬指,看到區內的發展,發覺中上環的疆界變得愈來愈模糊,「以往中上環以中環街市為界,但現時來到上環站旁邊的新紀元廣場、中遠大廈才算上環。」
他認為,疆界模糊原因是中環的核心區隨香港的金融市場興旺而不斷擴展,他稱:「港交所(00388)上市之後,積極引入企業來港上市,於是甲級寫字樓的需求持續增加,樓下有中銀國際,樓上又有國泰君安(01788)。」他相信,隨港鐵西港島線將延伸至上環更深處地方,交通更便利,上環的金融商業活動將愈來愈多。
上環可算是香港證券業「起家」的地方,由於在60年代後期,香港股市興旺,一家交易所不足應付市場發展需要,因此遠東會、金銀會及九龍會三家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連同原有的香港會,令香港證券市場出現四家交易所,俗稱「四會時代」。
四會之中,由當時的區議員陳普芬等人創辦的九龍會,其經營地點設在上環皇后大道中萬邦大廈。而俗稱「金銀會」的金銀業貿易場目前仍然存在,初期「金銀會」的交易地點設在當時仍是界定為在上環的大生銀行大廈。
然而,「四會」帶來行政及監管困難,在當時港英政府壓力下,「四會」於80年代中期正式合併為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四會時代」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