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業競爭激烈,標準普爾報告指出,除5大國有商業銀行,內地50大銀行在過往五年的排名大變,今年更有4間外資銀行子公司首度上榜。在企業違約風險上升及淨息差收窄的情況下,標普指內銀正面臨信用下行周期,料於大型銀行帶領下,銀行業將出現大規模整合。
以資產總值計算的50大中國銀行,五年來共有17間跌出排名榜,比例高達34%。截至去年底,前50大銀行的資產總值約83.3萬億元人民幣,過去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9.7%,惟巿場份額下降,反映小型銀行的增長速度較大型銀行快。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曾怡景表示,內地銀行業經營環境轉差,料部分規模較小及準備不足的銀行將受最嚴重打擊,為大型銀行提供購併機會,巿場或出現大規模整合。雖然今年有4間外資銀行子公司進入50大,惟曾怡景指出,除非內地對外資銀行的監管放鬆,否則外資銀行透過購併以加快發展的空間不大。
報告指,中國銀行業累積大量的潛在信用風險,在中國經濟放緩及全球經濟不穩的情況下,企業違約風險驟增,淨息差有收窄壓力,加上監管機構收緊流動性要求,令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變得困難,料於未來三至五年,中國銀行業將面臨信用下行風險。
雖然內地銀行近年已為不良資產作大額撥備,惟另一名信用分析師廖強指出,內地經濟若持續下滑,關注類貸款有機會惡化,變成不良貸款,銀行仍有可能要大幅增加撥備金額。
瑞信:交行跑輸大市
瑞信報告指出,交行(03328)約有42%貸款來自中國東部地區,即資產質素惡化最嚴重的區域,加上預料其股本回報率在一眾H股之中處於偏低水平,予以「跑輸大巿」評級,目標價由5.78元,調低至5元。
中行(03988)董事長肖鋼表示,內地推行利率巿場化措施,令銀行息差收窄,將迫使銀行轉型,例如由以往較多向大企業貸款,轉為積極開拓中小企業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