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股自毀前途 創投轉(目及)實業

科網技術可以改變人類世界,科網股的表現則可以改變投資世界,可惜今次是向壞的方面轉變,把投資者對美國科網股的熱情期盼一掃而空。加州硅谷創投基金的觸覺十分敏銳,看來早就感覺到市場風向改變,不再單單鍾情於投資虛擬的初創科網企業,同時大量投資具實質業務和產品的企業,例如市場久違了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對投資者甚具警惕性。

究竟哪些科網股把投資者的發財夢粉碎呢?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近日兩隻美國明星股——社交網facebook及團購網Groupon。兩家網企上市時聲勢浩大,華爾街投資銀行大力吹捧,以極之高昂的市盈率招股,股價除了在掛牌時「交差式」升過之後,便一直潛水,而且愈潛愈深。一般投資者如在股份上市或之後才入貨,絕大部分要損手;相反,原始股東、管理層及新股承銷商依然盆滿缽滿,最令投資者反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硅谷向來是孕育科網企業的地方,如非從事這類業務,根本難以立足。不過,創投公司投資於「製造硬件」的初創企業,金額大增,單是去年涉及消費電子產品的投資便超過二億六千萬美元,按年倍增。這股吸金力相對於科網企業,仍屬小巫見大巫,趨勢卻不容忽視,而且不少產品都很大眾化,例如煮食器具、探熱針及電子吉他等,反映創投基金想有實物揸手,產品較難被人抄襲或模仿,若然成功跑出,可享有獨市優勢。

創投基金反璞歸真,凸顯facebook及Groupon的商業模式面對的困難。雖然Groupon被包裝為科技股,但很多獨立分析均直指團購業務的性質,根本就是郵寄直銷,分別只是網上進行,無高深技術,不難模仿,事實亦的確如此。facebook面對的問題同樣出在商業模式上,流動通訊設備已成行成市,至今仍拿不出方法開拓這方面的廣告收入,增長潛力蒙上陰影,投資銀行在承銷時則避而不談。

其實,讓投資者更傷心的,還有管理層及創投基金等原始股東,在股份禁售期滿後趕忙散水。創投基金的入股價比招股價低很多,管理層持股價亦不遑多讓,股價怎可能不受壓,等於賺走股民的錢,而且這批「內部人」應該最熟悉公司前景,連他們也急於散水,股民怎可能沒有上錯賊船的感覺呢?

美國科網股沉寂十年後終見起色,竟然重蹈覆轍,商業模式被投資銀行過度吹噓,原始股東上市後瞬間散水等行為,頓時把投資者剛萌生的熱情撲熄。硅谷創投基金轉去投資實業,不等於判科網股死罪,但要東山再起恐怕得再等一段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