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美國監管機構屢有動作,不斷揭發歐資行違規,外界懷疑目的是整頓金融系統?還是藉維持秩序為名,向外資銀行收取大量罰款?○八年至今,已有六間海外銀行因涉嫌與受制裁國家進行交易,而被美國聯邦政府調查,美方向銀行開出的罰款及和解費用,累計近十八億美元(約一百四十億港元)。
當中巴克萊於一○年同意賠償二點九八億美元,萊斯及瑞信亦同意分別賠償三點五億美元及五點三六億美元;而今年六月,ING因違反美國對古巴、伊朗等國的制裁,需繳付六點一九億美元和解費,為銀行界中,因違反制裁而被徵收的最高罰款金額。
美國一向視中國為競爭對手,有意見指當局或因憂慮人民幣藉國際化中坐大,故藉壓抑與中國友好的歐資行,削弱內地在人幣業務的話事權,協助內地於海外擴展人幣業務的滙控及渣打頓成代罪羔羊。
海嘯後,歐資行資金緊絀,陸續撤出美國市場,招致美國當局不滿。而投資銀行處境亦岌岌可危,若投行協助上市的企業,旗下子公司或非全資附屬公司,與受制裁國家或恐怖主義有聯繫,而盡職審查未能及時反映,投行可能有協助洗黑錢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