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框架協議,即CEPA,啟動差不多10年,本港各行業大部分都見受惠,但這道大門對於金融服務業中的證券業,卻半遮半掩,縱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以細節內容衡量卻有等於無,嚴格來說本地證券業全無受惠。
內地當局對於港證券業進入內地市場把關如此嚴,我說過其中一個考慮料與人民幣資本帳尚未開放,未能自由兌換有關。但是隨着人民幣離岸、在岸市場的活動日趨頻密,這個問題將變得沒有過去那樣重要。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港資證券業進軍內地便可踏上坦途,一來是內地證券市場至今並非全面向外資開放,二來是基於監管考慮,恐怕阻力重重。
本港及內地證券市場目前分屬兩個不同地域,分由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各自管轄,雖然監管理念大同小異,但各有自己的條例,准入要求也不同。港資證券商受香港證監會規範,涉足內地活動因已不屬香港證監會管轄範圍,監管權責落在中證監身上,港資證券商既非在內地中證監登記註冊,中證監對港資券商監管又從何說起?其次,港資券商在內地活動倘若出了問題,有投資者受損,中證監必被指摘監管不力。中證監為保障自己也好,為保障投資者也好,都會設下較高門檻或關卡,防患未然。
港資券商大多期望能透過CEPA爭取進入內地市場,進行港股投資銷售服務,但他們大概忽略了這道大門縱使開啟,門檻必會十分高,並非一般本地券商能夠符合,屆時可能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筆者並非要掃同業的雅興,內地券商資本額多以十億元人民幣計。根據內地條例,券商最低准入條件,據我所知是資本額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中證監讓港資券商進入,基於世貿規定也好,對內地券商負責也好,必須保持公平競爭,港資券商就算只經營港股買賣,准入門檻不會低於上述金額,有多少家能符合條件,業界應心中有數。
筆者擔心,當特區政府成功爭取中證監同意,透過CEPA或其他協議為港資券商開放市場時,得益者不是我們這些陪伴本地證券市場成長的港資券商。個人認為最大得益者會是近年陸續來港開業的大、小中資券商,大概有30到50家,多數具規模,在內地有實力雄厚的母公司支持,來港開業之後取得「香港證券商」身份,同樣基於市場未為港資券商開放而無法在內地直接或透過母公司進行港股交易。這批券商相信都早已磨刀霍霍,當市場之門大開時,這批已具「港資券商」身份又符合准入條件的中資券商,便是最大的得益者,直接受惠。
內地市場之門為本港券商大開是早晚會實現的事,本地券商要進軍內地,應及早投放資源,壯大實力,否則縱然特區政府應業界要求,爭取得進入內地經營的機會,到頭來業界才發覺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