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檢討拆息市場防操控

環球銀行業陷入多事之秋,這幾天最矚目的是,美國國會參議院窮追猛打滙控涉及洗黑錢活動,並把電影橋段一樣的情節公開,令早前鬧得滿城風雨、國際大銀行人人自危的倫敦同業拆息(Libor)造市醜聞給比下去。其實,這宗史上最轟動的操控拆息案仍然餘波未了,不斷追查下相信會揭露更多令人震驚的劣行,引爆金融風暴,香港有必要積極跟進防範。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直指倫敦拆息結構上有缺陷,美國已決定擴大調查,相信會有更多銀行牽涉其中。日本及新加坡亦高調檢討當地拆息運作,翻查銀行在報出拆借利率時有否跟足指引,又審視本地及外資銀行釐定同業拆息的流程。此外,南韓正追查多家銀行聯手抬高短期存款證利率,藉此影響消費信貸利率圖利,事件被形容為南韓版的倫敦拆息醜聞。

當中,新加坡的做法甚具參考價值。新加坡同業拆息(Sibor)的地位自然不及倫敦拆息,但仍然相當重要,是亞洲區銀行互相拆借資金的利率指標之一,在區內的普及程度比倫敦拆息更高。當然,新加坡金管局高調跟進當地同業拆息的釐定過程,並非暗示銀行在報價時有操控,真正目的相信是要向市場證明並無造市,乘機鞏固這個指標利率的公信力。

其他地方的監管機構積極跟進,相對而言,香港監管機構予外界的感覺,並沒有把倫敦拆息醜聞視作重大危機事故,不認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會有受操控的可能。由於倫敦及香港同業拆息的定價計算方式大同小異,既然倫敦拆息作為全球指標也其身不正,結構上又有缺陷,香港出問題的可能性不能抹殺,怎能以機會極微便輕輕帶過呢?

本港眾多貸款及衍生工具的利率均與同業拆息掛鈎,市民最熟悉的相信是H樓按,按揭利率會跟隨指定月份的拆息變動。這當然不是說香港銀行一定會操控拆息圖利,問題是全球有數的國際大銀行也可以因為本身利益鋌而走險,刻意低報與真實不符的拆借利率,影響貸款利率、衍生工具,甚至用來粉飾資本狀況,監管機構又怎可以掉以輕心呢?

事實上,所謂業界自律已被證明不可靠;多些銀行參與便能促進競爭令報價更準碓的講法,同樣不足信;說甚麼哪會有銀行願意押上辛苦建立的信譽去冒險,更加是廢話。前車可鑑,香港的監管機構要全面審視同業拆息定價方法,檢討當中有甚麼操控漏洞,引入機制監察拆息是否反映真實的市場利率,不要像倫敦拆息一樣變成講一套做一套,並要向外界解釋清楚,否則一旦有差錯,損害將極為嚴重。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